• 141阅读
  • 0回复

生意要争着做抢着做——三评抓紧医治“胀肚子”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14
第3版()
专栏:短评

生意要争着做抢着做
——三评抓紧医治“胀肚子”病
基层供销社和基层商店患“胀肚子”病,与独家经营的商业体制有很大关系。
长时期以来,商业实行城乡分开的体制。城市市场由国营商业负责,农村市场由供销社负责;城市、农村都是独家经营。做生意不是争着、抢着做,有些商店实际是等着做。群众需要的,商店往往没有;商店有的,往往不是群众需要的;某些商品有时群众很需要,商店也有货,就因为不通气,库房堆满,柜台脱销,严重影响了工业品下乡。可见,缺乏竞争的独家经营如不改变,“胀肚子”病是很难避免的。
本报7月19日二版报道的山东省诸城县的队办商店,在所有制上脱离了供销社,成了社队集体经济的一部分以后,在经营上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经营什么,不经营什么,什么多经营,什么少经营,根据农村市场的需要,完全由自己做主。这样一变,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这个县百货公司仓库里有一种“老三条、包后跟”的凉鞋,过去供销社嫌土气、难销,不进货,而队办商店一个夏天就卖出去十几万双。由这种鞋引起的“胀肚子”病治好了。可见有些商品“胀肚子”,不是因为没有销路,而是渠道不通,买卖之间不通气造成的。也可以说,是由独家经营没有竞争造成的。诸城县如果没有队办商店和国营商店争着做生意,百货公司库房里的“老三条、包后跟”凉鞋,还不知要压到何年何月哩!
有人顾虑争着、抢着做生意会打了自己的饭碗。他们说:“一碗饭俩人吃,胖的要饿瘦,瘦的要饿垮。”这话,似乎有道理,其实是不对的。不少地方的事实证明,农村市场这碗“饭”大得很,两家争着做生意,抢着做生意,谁都不会“饿瘦”,更不会“饿垮”,搞得好,大家都会吃“胖”的。奥妙在哪里呢?奥妙就在于怎么看农村市场。虽不能把农村市场的潜力说得大得无边,但也绝不是象某些人所说的是仅够供销社独家吃的“一碗饭”。有着八亿农民的我国农村,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只要把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调动起来,农村市场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不仅可以两家争着做生意,而且可以设想有更多的“家”去争着抢着做生意。
争着抢着做生意是医治“胀肚子”病的一剂良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