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西藏下司马镇开始繁荣起来 各族居民笑逐颜开齐赞社会主义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14
第4版()
专栏:

西藏下司马镇开始繁荣起来
各族居民笑逐颜开齐赞社会主义好
本报讯 记者张高鹏、严华如报道:地处西南边陲的西藏自治区亚东县下司马镇,男女老少穿戴整齐,红光满面。城镇的前后两条街上,新建和翻建的石木结构的两层楼房,鳞次栉比。商店和各种服务行业生意兴隆,具有民族特点的各种手工艺品也恢复了生产。
下司马是一个古老集镇,地处交通要道,与不丹、锡金毗邻,来往车辆和客商较多。镇上居民历史上主要靠做小生意、从事服务行业为生。但在十年动乱期间,他们也受“左”的思潮影响,上山毁林垦荒种粮,越搞越穷,年年靠国家救济和供应粮食。党的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1980年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贯彻后,镇党委带领街道居民认真清理“左”的影响,根据当地特点和传统习惯,陆续恢复和发展了旅社、浴室、饭店、酒馆、缝纫、建筑和木器、竹编等12项集体服务行业,安置了大批闲散居民,并积极鼓励个体手工业者和小商小贩重操旧业。国家还对他们实行免税政策,并从资金等方面大力扶持。从此,小镇重新活跃起来,财源茂盛,居民的经济收入增加。去年全镇人均收入达到503元。前几年,这个镇三分之一的居民家庭属于困难户,现在,除十几户五保户外,居民户都开始富裕了。
记者随意访问了几户居民,他们都是1980年后富起来的。索朗次仁家有11口人,前几年,人口多,收入少,生活困难。这两年,他在镇办锯木工厂工作,女婿和大儿子当了工人,妻子和大女儿在家从事饲养业和其它副业生产。1980年全家收入2,250元,去年提高到3,912元(还不包括在外地工作的儿子的工资),成了镇上的中等富裕户。这两年,他家新添置了收录两用机、缝纫机、藏柜、藏桌、卡垫和钟表,银行里还有存款1,000多元。索朗次仁的妻子西绕告诉我们,前几年,只有节日吃点肉,现在全家平均每月得吃二只羊、30斤酥油,还经常买罐头吃。被镇上居民称为“冒尖”户的达娃潘多,是织卡垫和酿青稞酒的能手,但前些年却不让她干这些营生,反而批判她搞“资本主义”。1980年后,她和邻居互相协作,利用自己的空房办起了家庭卡垫作坊和酒馆,去年一年,她一家就收入2,700多元。她说:我的顾客主要是农牧民,如果不是农牧区富裕起来了,就是国家允许我织卡垫、卖青稞酒,我又卖给谁呢?
镇上各族居民喜笑颜开,齐赞社会主义好!党的政策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