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是决心整顿,还是应付了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14
第5版()
专栏:调查汇报

是决心整顿,还是应付了事?
今年4月10日本报第五版刊登了交通部转来的题为《如此粗暴,岂能容忍》的群众来信和这个部一位副部长所加的批注,批评山东省德州汽车站驾驶员伙同无票乘车者殴打乘客一事。6月23日,本报第八版又刊登了山东省公路运输公司德州地区分公司党委对这一事件的处理情况和所采取的整顿措施。现在,这些措施落实得怎样了?工作上有无变化?6月底,记者专门去这个公司进行了调查。
报纸批评以后,德州地区运输分公司党委先后开过几次会议,研究了对有关肇事人员的处理意见,派出了负责同志向被打乘客赔礼道歉,并下发了关于整顿客运秩序等三个文件。与过去比较,现在这个分公司职工殴打乘客的现象没有了,无票乘车、滥用免票、抢先占座的现象在一段时间内有所减少,德州汽车站的服务工作也有些改善。但是,从公司机关到各汽车站、车队,不少干部职工认为:公司党委并没有真正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登在报上的几条整顿客运秩序的措施,有的没有付诸实施,有的贯彻不力,客运秩序的混乱状况,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记者的所见所闻,也证实了这些同志的看法。
德州地区运输分公司党委在4月15日向上级写的一份报告中说:对“2·27”殴打乘客事件,要大张旗鼓地处理,结合总结“文明礼貌月”活动,在公司开展“假如我是一个旅客”的讨论,开展“模范驾驶员、模范乘务员、模范服务员”活动,对广大职工普遍进行一次文明礼貌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等等。但是,直到6月底记者采访时为止,公司党委还没有部署在群众中开展这些活动,连党委向上级的报告,都没有向机关科室和站、队负责人传达,更谈不上通过这一事件,对职工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了。6月23日本报刊登了公司党委对批评的答复,科室、站、队的领导同志才知道党委有这些改进工作的措施。这些措施见报时,正值公司召开各站、队和机关科室负责人会议,公司的领导同志在会上依然只字不提此事。所以,有一个车队的负责人批评公司党委这种做法是“欺上瞒下”!
德州地区运输分公司党委在给上级的报告中说:发生问题的根子,是由于公司党委“软弱涣散”。然而,这种状况至今并没有多少改变。
例子之一:由于公司党委不抓思想教育工作,许多职工至今对殴打乘客事件的处理缺乏正确认识,是非不清。汽车一队有人说,这是小题大作,过去那么多打人事件都没有处理嘛!有的干部不是在严肃认真地做肇事人的思想工作,而是埋怨处理太重了。有个干部甚至在党委会上说什么:“一个部长批了,你们就这样;中央主席批了怎么办?”对于这些错误的认识,公司党委既不做工作,也不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听之任之。
例子之二:为了解决无票乘车和滥用免票的问题,公司曾成立了一个十几人的稽查队。但由于既没有做思想工作,又没有对有关人员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所以常常发生站、队工作人员和无票乘车者串通起来,共同对付稽查人员的事。有的驾驶员、乘务员还把这种反检查的行为称之为“一大群对付一小撮”,而群众则戏称为“捉迷藏”。据陵县汽车站反映,5月4日他们在德州开往济南的班车上查出17名无票乘车者,6月20日查出11名无票乘车者。这些人,都是公司职工家属或其亲友。客车如此,货车私拉、乱运的情况就更严重了。
公司党委在报告中说,要通过整顿,做到“不脱班不晚点,该停则停,该站则站”。实际上,这个公司的客车,脱班、晚点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以德州站来说,今年4、5、6三个月内,停运、脱班达818个班次,其中无故脱班88个班次;晚点515个班次,个别班次晚点竟达8小时之久。过去深受农民欢迎的晚下乡、早进城的“倒班车”,大多数已停开,农民对此很有意见。也有不少车不跑到终点,中途就折返回来了。公司虽曾规定到站签证的手续,但是实行了半个来月,就夭折了。6月份,全公司客货车日行程平均只有104公里,仅占计划的63%。当地群众讥笑说:
“公司的汽车,还跑不过俺们的小毛驴。”
由于存在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今年上半年在客、货源都比较好的情况下,这个公司的客、货运量只完成计划的45.8%,成本比计划高 8.5%,利润仅占年计划的33.5%。
据了解,这个公司的大多数干部职工是强烈要求改变目前这种混乱状况的,但却得不到党委的支持。比如,在今年讨论解决无票乘车和解决到站签证等问题时,有关业务部门曾提出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办法,建议对送人上车的有关人员实行必要的处罚。可是,公司负责人却说:“不要写的太多,什么奖罚也不要,写上几条即可。”有些事,党委作出决议,下面执行时遇到阻力,党委又不支持下面。德州汽车站有一个职工抢占住房,站领导按党委规定,对这个职工处以罚款。这个职工蛮不讲理,还把站长打了一顿。而党委不是扶正祛邪,相反要站上退回罚款。所以,许多干部职工都对记者说:工作苦点累点我们不怕,最怕的是工作得不到支持。在我们这里,谁坚持原则,谁就要遭骂,甚至挨打。
从这次调查所了解的情况看,这个公司是到了必须下决心认真整顿的时候了!而这个整顿又必须从改变公司党委班子的软弱涣散抓起。这个问题不解决,整顿客运秩序只能是一句空话。据说,山东省交通厅今年把德州地区运输分公司作为六个重点整顿的单位之一,可是直到现在,省交通厅的领导还没有一人来过这个分公司。本报刊登来信以后,省交通厅也只是派了个运输处客运科长去了解了一下情况。那里的干部职工都希望省交通厅的领导同志能到他们那里走一走,看一看,听听群众反映。
本报记者 卢殿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