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鲁迅与学校体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14
第8版()
专栏:

鲁迅与学校体育
李翅鹏
鲁迅小时在三味书屋里读书。私塾里整天写字、对课、背书,生活枯燥单调,鲁迅很是不满。他敢于冲决封建教育的禁锢,自取游园、游戏、划船、登山等有益身心的课外活动。这不但锻炼了身体,而且在接触农村、了解社会中,使思想感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对鲁迅后来投身于革命的新文化运动,无疑有着启蒙的作用。
后来,鲁迅前往日本留学,入弘文学院、仙台医专就读。弘文是历史悠久的学府,日本著名体育家嘉纳治五郎任校长。嘉纳注重学生的体格健全,校内建有柔道场。在其《入门者名簿》中,记有鲁迅、许绍棠等31人的名字。为了练习柔道,鲁迅在班里第一个剪去辫子。
1909年鲁迅从日本回国,起初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做过教育部部员,任过大学教授。在教育工作中,他始终关心学校体育和学生的身体健康。鲁迅在绍兴中学堂(现绍兴中学)任监学(即教务主任)时,年方三十,走起路来挺胸直腰步子快,上下班始终坚持步行。一次厨房不慎失火,鲁迅拎着水桶赶到,攀着竹梯递水上屋,与那偻身俯首的书生形成鲜明对照。许多学生深受启示,常到室外去锻炼身体。鲁迅在绍兴师范学校任监督(即校长)时,把体操列为必修课,聘有专长的教员,并置有老毛瑟枪之类器材。他常教育体质差的学生多参加社会活动,注意体育锻炼,同他们讲自己锻炼身体的体会。以后,他在对女师大的讲演中说:争取中国妇女的解放,这就当然需要有剧烈的战斗,迎接战斗自应具备强健的身体。鲁迅多次提到,“文学青年的咯血、近视、体质的弱”,这是“于战斗有妨碍的事”。他提倡青年要进行体育锻炼,不仅仅只为强身而锻炼,还在于寓精神于体育之中。他谆谆嘱咐青年:“为了挑起革命的重担,必须积极锻炼身体。”
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正是由于他年轻时积极锻炼身体,才为以后从事新文化运动奠定了健康基础。后来,因为革命的需要,他不得不常常过着“象兵士伏在战壕里休息一下一样的”紧张生活,顾不上锻炼,为了国家,忘了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摘自《体育史料》第五辑,标题有改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