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兔为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15
第2版()
专栏:农村新貌

“兔为媒”
张运山 常俊杰 唐兴顺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今年元月,在河南林县家庭养兔评比会上,临淇公社前寨大队青年社员秦安竹一家,以人均向国家交售60只肉兔而夺魁。这一来,惊动了四邻远乡,不断有人到他家访问取经。
一天,安竹正在给兔子拌食,听得大门一声响,猛抬头,只见门口那棵梨花盛开的树下,站着一位身材苗条的姑娘。
“俺是来投师的。”姑娘走过来自我介绍。她叫王瑞平,家住离这儿10多里的茶店大队。这几年,他们队不少社员也想养兔,有几户失败了,大家不大敢养。
安竹热情地接待了这位陌生的姑娘,给她讲家兔喂食方法、疾病防治、兔圈要求……他讲得认真,姑娘听得仔细。他给兔子拌食,姑娘帮着;他给兔子喂药,姑娘看着。傍晚,姑娘骑车走了,隔一天又来了。这样断断续续,姑娘跑了两个月,已基本掌握了科学养兔的方法。两个青年人也由生到熟,交上了朋友。姑娘满师的那天,小伙子用那对雌雄相伴的白兔作比,试探姑娘的心。姑娘白皙的脸蛋儿羞得通红,没有回答,但细心的小伙子已看出真情。
第二天,安竹同父母商量,按照当地时兴的风俗,高高兴兴地托人给姑娘送去一身衣料和几十元聘礼。不料,去的人又把衣料和钱原封带了回来,并捎来了姑娘的话:“这点东西不稀罕,俺只要件无价宝。”父母听了,埋怨聘礼备得薄,要添上再送。安竹听了,沮丧地说:“世上那有无价宝,分明是句绝情话。”
两天过去了,这天吃过早饭,安竹给兔子滴鼻,预防肺炎。一仰脸,看见瑞平姑娘又出现在那棵结出小梨儿的树下,用一对水灵灵的大眼睛望着他笑。
“你怎么不给俺送去?”姑娘说。
“你要的无价宝,俺家没有。”
姑娘格格地笑着。“你怀里抱的是啥?”
“兔子呗!”
“家养一只兔,不缺油盐醋;家养十只兔,不缺新衣服;家养百只兔,修房盖屋娶媳妇。这曲儿还是听你念叨的哩。咱这山区,家里养上几只兔子,只要懂技术,不怕累,就会变成真正的无价宝。”
小伙子听了姑娘的话,乐得跳起来。怪自己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忙挑出4只最好的种兔送到姑娘面前。姑娘带着“聘礼”、带着技术走了,“兔为媒”的佳话也传开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