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阅读
  • 0回复

千般妙器竹制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15
第2版()
专栏:农业知识小品

千般妙器竹制成
张泽南
在南方,随处可见葱绿一片的竹林。青竹枝叶繁茂,体态多姿,给山川添秀,为大地增色。诗人赞美它岁寒不凋的性格,画家描绘其刚劲潇洒的身影,壮士高歌它“可焚身而不可毁其节”的情操。在这篇小文章里,我要谈谈它默默为人类服务的献身精神。
我国人民对竹的利用,可追溯到远古时代。在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有数百件竹器实物,包括竹篓、谷箩、簸箕、竹席等等。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在竹片上刻字为书,称为竹简,当时的思想家惠施外出游学,随身携带的书简装有5车,故有“学富五车”之说。西汉时东方朔一篇呈文写了3,000支竹简,由两个人吃力地抬着进宫。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伐竹做排,摆渡江河;取竹为梁,修建房屋;破竹为材,做成精美的桌椅、书柜、沙发等各种用品。公园内竹制的楼台亭榭,朴雅大方,别具一格,富有民族特色。
竹编更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浙江、福建、江西、四川等地的竹编都有独特的风格。浙江省东阳的竹编,编工精细,品种丰富,有各种果盒、提篮和编有山水花鸟图案的屏风。福建竹编品色泽鲜艳,防蛀防霉。晋江紫红色竹编,造型美丽轻巧,酷似漆制品。四川自贡的“竹丝编”,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巧夺天工的艺人们,将慈竹破成极细的薄软透明的篦丝,能编出似暗花绸缎样的图案来。著名艺人贡玉璋所编之扇,细如绢丝,轻似薄纱,素有“贡扇子”之称。至于浙江嵊县的竹花篮、杭州的竹筷、宁波的竹盒、常州的篦箕,都是颇有名气的土特产。近年来,湖北还派出竹编专家赴非洲传授竹编技术,受到国际友人的欢迎。
我国是世界著名的竹乡。在世界50多属、1,200余种竹中,我国就有26属、200余种。我国的竹大致分为两大类群:一是生活在南方或海拔较低地方的原始类群“丛生竹”,如青皮竹、麻竹、粉单竹等;另一类是生活在偏北或海拔较高处的比较进化的“散生竹”,如毛竹、刚竹等。竹一天能长两米,从竹笋出土到成材,只需一到二个月的时间。
我国还有众多的观赏竹,它们千姿百态,惹人喜爱。杭州的“四方竹”,竿细而方,高一丈左右;福建的“佛肚竹”,节间突出如佛肚,滑稽可笑;湖南岳阳的“湘妃竹”,上有淡红色斑点,相传为娥皇、女英哭舜之泪滴竹而成;罗汉竹别开生面,节多而密,短短的节间略凸出,形如布袋;“碧玉竹”竿色碧绿,上有黄色直纹,又叫“碧玉嵌黄金”。另外还有紫竹、玉带竹等,真是品种繁多,美不胜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