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东京所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15
第5版()
专栏:

东京所见
王云祥
浅草寺前蓬头垢面人
浅草,是日本江户时代兴隆一世的商业区,至今还有浓郁的江户时代的气息。雷门狭长而窄的小街上人声喧嚷,五行八作。门面窄小的店铺、雅俗共赏的货摊鳞次栉比。我们在人群中拐来绕去,信步来到了浅草寺前。在这里我们却意外地看见了几个衣着不整、蓬头垢面的老年男人坐在路边。他们面前放着的几个牌子,上面写着:“我在满洲立过功”,“我是支那之战的功臣”,“我参加过太平洋圣战”等等字样。他们半闭着眼睛,盘腿大坐,两手扶在膝上,虽已年近六十,但身板挺直。来往的行人,对他们不屑一顾。他们是干什么的呢?日本朋友告诉我们:“他们是故意装成这个样子,到这样的地方来表现自己。日本国民都非常厌恶那些至今还对战争抱有好感的人,尤其看到他们在战争中立下什么功的牌子就更有气了,所以大家都不理睬他们。你们是中国人,也就更容易理解大家不理睬他们的心情了。”《战争是谁的罪过》星期天,陪我们出去游览市区的是日中友协的一位中年朋友。除了预先计划要参观游玩的地方之外,他破例请我们几个人看了一场电影——《战争是谁的罪过》。原著是日本儿童文学者协会、日本保护儿童之会。
影片围绕着一个生在日本的混血少女——七岁的美江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军国主义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给日本一个普通乡村带来的各种灾难,同时也揭露了军国主义愚弄本国人民的罪行。美江的父亲是美国人,在美军中担任对日广播工作。母亲则是日本本村的善良妇女。但他们生在家乡的女儿却一直遭到宪兵们的追捕。外婆非常疼爱这个碧眼金发的外孙女,只好把她锁在仓库里以避戮杀之灾。
影片的结尾,是美江和表哥太郎在潺潺流水的小溪里,两小无猜地嬉水玩耍,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赋于童年时代的欢乐,这时,一队追捕美江的宪兵就要到了。这样一组镜头,在人们的眼前展现了幸福生活与残酷战争水火不相容的场面,给人们的头脑里留下了不知少女命运如何的疑问,深刻地揭示了军国主义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含蓄而明确地告诉人们战争的罪过就是军国主义者。
一本不能忘记的书
这是日中学院一位先生的家。他家的特点是书多。因为我们是学日语的,所以叫我们不要客气,可以随便翻看,并且说有用的可以奉送。既然先生这么诚恳,我们几个人就分头站在几个书柜前翻阅起来。先生也帮我们查找,向我们推荐。忽然,他拿出一本书说:“这本书不知你们看过没有?”我们一看,《日军在中国的暴行》几个日文字跳进了我们眼里。这是一本已发了黄的旧书,除了翻看时手汗渍污外,保存得还算完整。先生严肃、低沉地说:“这本书我保存多年了。我不知你们这些年轻的中国人是怎么看待它的?”先生这么一说,我急忙伸手接过来翻看。书的作者除了在文字上愤怒地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时犯下的滔天罪行之外,还插印了很多实录照片。有日军将我女同胞强奸后破腹的;有日军拿我年青平民试刀的;有比赛劈杀我年青百姓的;有日军官杀完中国人正在擦刀的;等等,还有我国报纸报道日军杀人罪行的标题照片。我目睹这些使人愤慨、血淋淋的、有具体实录照片和文字记实的材料还是第一次。先生似乎看出我的心情,便一板一眼地说:“你们都年轻,过去的事不见得都知道。我每次去中国,别的书不带也要带上它。我曾让很多中国人看过。我希望日本人和中国人都不要忘记过去的事情。”是啊,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我们中日两国的年青一代都不应该不知道这些历史事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