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朝鲜工业领导机构改变前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15
第6版()
专栏:朝鲜通讯

朝鲜工业领导机构改变前后
本报记者 周必忠
去年9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对工业领导机构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变。近一年的时间过去了,这次机构改变给工业生产带来了什么样的效果?就这个问题记者最近走访了平安南道经济指导委员会副委员长李东成同志。
李东成同志原是中央化学工业部的副部长,分管远景规划。这个部原来除他以外,还有7名副部长,分管生产、技术、设备、劳力和资材等工作。近年来,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化工系统也扩建和新建了一批直属中央的工厂企业。由于点多线长,领导难于深入实际,了解下情,通常只能靠打电话或把工厂企业的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叫上来,听取汇报。这样,在工作指导上就容易犯主观主义,难以对生产中的具体问题对症下药。久而久之,势必影响化学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李东成同志说,他是管远景规划的,由于别的工作经常牵扯,远景规划也没有很好地抓起来。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跟上发展了的新形势,朝鲜劳动党和共和国政府大刀阔斧地改变了原有的工业领导机构。办法是,大幅度地削减各有关部、委的人员,把他们派到各道,以他们为主组建成道经济指导委员会,直属政务院,与各部、委平级。道经济指导委员会在道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对道内所有的中央和地方工业企业实行面对面的直接领导。这样原有的各有关部、委领导就可以集中精力协调各道的生产,不再被各工厂企业的具体问题缠身了。改变后,化学工业部原有的8名副部长,300多名干部,只剩下3名副部长,100多名干部。其余的副部长和干部(包括局级干部)全部下派到各道经济指导委员会。
道经济指导委员会的建制,依据各道工业发展的具体情况而定,人员多少不一,各业务局的设置也不尽相同,不需要同谁对口。以平安南道为例。这个道有300—400个中央直属工厂企业,600—700个地方工厂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生产总值的15%。其中,发展较快的是煤炭工业、金属工业、机械工业和化学工业。特别是煤炭工业,产量占全国的70%。据此,平安南道经济指导委员会设副委员长4人,各抓一条战线。下设煤炭工业总局、地方工业总局、建设总局、企业管理局和金属管理局等10个局。全部工作人员只有450人。
机构改变以后,经过近一年的实践,证明这个改变是切实可行的,显示出了明显的优越性。首先是,领导机构更加接近生产单位,可以进行切合实际的领导,避免官僚主义。李东成同志告诉记者,他现在很少在办公室,除了开会,经常是在各工厂进行现场指导。记者这次采访,就是在顺川水泥厂的职工宿舍里进行的,当时,正赶上他在厂里蹲点。其次是,党政领导一致了。过去,部里管抓生产,道党委管抓党务,互不通气,有时候就出现撞车现象;现在两股劲往一处使,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工作保证了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平安南道今年上半年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5%。再就是,各有关部、委和道经济指导委员会分工明确了,生产和远景规划双管齐下,相互促进,使整个工作活跃起来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