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攀登“神之战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15
第7版()
专栏:海外游踪

攀登“神之战车”
乐祖德
巍然耸立在大西洋岸边的西部非洲最高峰——喀麦隆火山,海拔4,070米,莽莽苍苍,气势雄伟。在古代传说中,它被称为“神之战车”。山麓一带,林峦竞秀,清风送凉,确是旅游避暑的胜地。加上这里土质膏腴,雨量充沛,一向被视为发展农业的宝地。
在喀麦隆旅游局官员芒加陪同下,我们驱车从海港杜阿拉出发,畅游了火山胜景,参观了经济作物林。
汽车渐渐驶近山麓,穿越一片片葱茏茂密的橡胶种植林,巍峨而又秀丽的火山就隐隐在望了。
“是活火山吗?”我们问。
“是的。”芒加回答,并开始了滔滔不绝的介绍:有关喀麦隆火山的最早记载,出自公元前五世纪初北非古国迦太基航海家哈农。他曾率领一支船队来到几内亚湾。一天夜里,他看到海岸上一片熊熊烈火,特别是其中心处,烈焰腾空。第二天早上,他才看清那是一座正在喷发的火山。这火山活动颇为频繁,仅本世纪已四次喷发,最近一次在1959年……
我们听着芒加的介绍,汽车不觉间已爬上山坡。一阵雨丝突然飘进车窗。天,开始降雨了。远处的层峦迭嶂,渐渐隐没在白茫茫的雨幕后边。芒加告诉我们,从大西洋吹来的湿热海风遇山阻挡,气温骤降而致雨。火山西南坡年降雨量多达一万毫米,是世界上降雨量最多的地区之一。山上几乎一年到头不是霪雨霏霏,就是云遮雾障。
当汽车驶进山腰上的布埃亚城时,忽而天开雨霁。芒加赶紧请我们下车观赏山景。抬头一望,只见丽日高照,彩虹横空,苍蔚洇润的山峰就显现在蓝天之下。然而转瞬之间,却又烟锁云闭。山峰就象一位娇羞的少女,赶紧又披上了面纱。那些来不及给她拍照的游客,只好为错失这摄影良机而望空兴叹。
布埃亚是著名的游览城市,座落在海拔近一千米的山坡上,她经常被笼罩于垂云沉雾之中。人们从溽暑的低地乍上山城,顿觉凉风爽肌,精神倍增。原来这里年平均气温仅摄氏20度。漫游城中,但见处处林木苍翠,花草鲜妍,鸣泉四应,鸟语盈谷。一幢幢红瓦绿篱的屋舍依坡而筑,望去格外恬静、幽丽。
从布埃亚到山顶没有公路,我们为不能乘车一凌绝顶而惋惜。喀麦隆朋友说,山顶气温常在零度以下。我们下行至火山脚下依傍大西洋之滨的维多利亚市。这里背山临水,是观海望潮的好地方。在“大西洋旅馆”吃过晚饭后,到海滨纳凉,这时斜日沉西,彩霞满天,海面泛起道道金光。山崖上水鸟归栖,海礁外渔舟返航,这儿的景色多么绮丽迷人啊!
维多利亚海滨曾是非洲西海岸贩卖黑奴的重要市场之一。那时,市上一个奴隶的价格仅为八到十个铜制手镯或两三瓶“西班牙酒”。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德国殖民者侵占喀麦隆,为了掠夺自然资源,在这一带开办了油棕、橡胶等种植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曾一度取代了当年的德国殖民者,在这儿成立了经营经济作物的“喀麦隆发展公司”。只是到喀麦隆独立后,这公司才被收归国有,这儿漫山遍野的种植林也才回到喀麦隆人民的怀抱。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参观了这家公司的种植园。汽车在万顷园林中穿行,使人感到简直象是漂舟沧海,久久不见涯际。朋友们说,火山熔岩风化后形成的黑色土壤肥沃极了。这里年平均气温在摄氏28度左右,加上雨量充沛,热带经济作物郁郁葱葱。独立以来这家公司已为国家创造了大量产值。1977年,维多利亚附近海域发现了石油矿。这对于每年要花费二三百亿非洲法郎外汇进口石油的喀麦隆,真是一件大喜事。油矿很快投入开采。现在,喀麦隆的石油产品已经自给有余。
喀麦隆火山正在为国家造福。那蕴藏在火山脚下的无穷财宝,正等待着人们继续去发掘。我们高兴地看到,这辆古代传说中的“神之战车”,如今已被喀麦隆人民所驾驭,正在国家发展的道路上冲云破雾,飞驰前进。(附图片)
题图:
苗 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