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企业领导班子要选拔“明白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16
第1版()
专栏:社论

企业领导班子要选拔“明白人”
本报7月19日一版刊登的《领导班子配上几个“明白人”,经济效益就能显著提高》的消息,在工业交通系统引起了广泛的注意,许多同志认为说到了点子上。
所谓“明白人”,原是人民群众对一些知事明理者的通俗的说法。现在北京市一些职工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又赋予它新的内容。“明白人”大致应该具备这样几个条件:一、拥护党的三中全会路线,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敢于抵制来自各方面的不正之风;二、能吃苦,有干劲,懂业务,会经营;三、有胆有识,敢于创新,能够团结同志,打开局面。在我们的企业领导班子里,不是没有这样的“明白人”,而是还比较少,远不能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
对企业进行全面整顿,有很多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但说一千道一万,关键是要把领导班子整顿好、建设好,多选进几个“明白人”。企业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其他工作就比较容易进行,否则,即使经过整顿,企业面貌一时有些变化,以后仍然可能恢复老样子。各地区都不乏这方面的教训,我们一定要认真记取。
根据一些地区的情况看,不少企业领导班子的精神状态不好,涣散软弱,缺乏高度革命事业心。有相当一部分干部怕得罪人,不敢坚持原则。人们讽刺他们是“好人主义”。企业经营管理混乱,劳动纪律松弛,往往跟领导干部这种思想状况有关系。“兵松松一个,将松松一窝。”领导干部如果私心杂念重,精神不振作,就不可能带好队伍、搞好生产。有这种毛病的同志应该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迅速改正过来。有些经过耐心帮助实在不行的,就要从领导岗位上撤换下来。“调动一两个人,可以救活一个厂”,不少地区都有这样的经验。
企业领导班子比较普遍存在着年龄偏大,人员偏多,文化偏低,专业技术人员偏少的状况。因此,在思想整顿的同时,必须下决心按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在人员构成上作适当调整。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要敢于冲破论资排辈等习惯势力的阻力,认真落实党的政策,特别是知识分子政策。
在一些企业里,有这样一种怪现象:一方面喊人才缺乏,一方面又有大批大专院校毕业或虽非大专院校毕业但经过长期努力已经自学成材的人不能发挥作用。对于六十年代初期,甚至五十年代初期就投身于经济建设工作又有了相当能力的同志,为什么不让他们挑重担呢?有的同志认为他们缺乏领导工作经验。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各种各样的建设人才,只有大胆使用才能培养出来。因为只有大胆使用,才能使他们不断积累经验。有的同志一提起知识分子,就认为他们有骄傲情绪。我们不同意这种不加分析的说法。没有自信心的人,是很难做出什么象样的事情的。我们的企业里不缺有才干的人,不缺“明白人”,问题在于不要卡住他们,应当满腔热情地想办法给他们开一条路出来。现在相当多的领导机关,还没有为企业开出这条路来。
据统计,仅在“文化大革命”前大专院校毕业和自学成材达到大专院校毕业水平的知识分子,就有500多万人,把这批人充分使用起来是很顶事的。我们搞整顿,搞改革,应当抓两条:一条是改革管理体制,完善经济责任制,健全规章制度,按定员定额组织生产,等等;一条是整顿和建设好领导班子,选拔几个“明白人”组成领导班子。后一条比前一条更重要。没有“明白人”出来当家,一个单位不可能搞出什么成绩来。现在应该是把这个问题讲得更明白的时候了。
整顿和建设领导班子问题,已经提出来几年了,进展并不快。如今再也耽误不得了。各地区、部门、企业一定要把这件事情放在重要议事日程上。当前,首先要把列入第一批全面整顿名单的9,100多个企业、特别是其中的1,800多个大中型骨干企业的领导班子整顿好、建设好。选拔人才要放开眼界,不能感情用事,不能只在周围熟悉的人里面考虑。我们各级领导班子里的一些老同志,要把推荐比自己年轻的同志上台,作为自己晚年对党的重要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