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柏林寺访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16
第8版()
专栏:书林一叶

柏林寺访书
顾家干
《随使法国记》作者张德彝(1847—1918)在1866年,他以我国第一所外语学校“同文馆”学生身份,首游欧洲,写下了他第一部游记《航海述奇》,其中讲述了他两次旅经法国的经过。再一次到法国,写了一部“再述奇”。1871年1月24日(清同治九年十二月初五日),他以派往法国的特使崇厚的使团英文翻译“兵部候补员外郎”,第四次进入法国,这时他年仅二十三岁。
张德彝这一回从1月24日至12月10日一年的时间,从头到尾亲见亲闻了法国投降、巴黎起义、凡尔赛军队攻占巴黎,以及反对革命进行大规模镇压等等场面,以一个目击者写下了这部《随使法国记》(三述奇)。作为现在所知唯一的中国人写的巴黎公社目击记,否定了“中国人没有直接观察过并记述巴黎公社”的结论。
张德彝在“同文馆”毕业后,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即后来的“外务部”当翻译,以后逐步晋升,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至三十一年(1905)做到出使英国大臣。他一生八次出国,每次都写了一部日记体裁的“述奇”,共八部。《随使法国记》是其中的第三部。
这八部“述奇”,其第七部已佚,除第一、四两部外,均未刊行。他逝世后,所有稿本均由其次子张仲英保存。在1951年,张仲英已年过古稀,为不使先人手泽散失,乃着其子(张德彝之孙)张祖铭将所有稿本全部捐献给国家。张德彝的老家在北京东城的柏林寺附近的龙王庙胡同。这批珍贵的稿本,几经周折,最后到了北京图书馆的分馆柏林寺。
柏林寺历来以藏经出名。柏林寺的香火久已衰落,乃因为它有座藏经楼,成为了一个存放古旧书籍的地点。
湖南人民出版社钟叔河和杨坚同志,为了查寻这部唯一的“一个中国人的1871年巴黎公社目击记”《随使法国记》(三述奇)的稿本,特走访了北京图书馆,来到柏林寺。北京图书馆的同志辛勤地搬出了上千本线装书册,终于发现了二十三岁时的张德彝写下的七十四本清稿,分装在十多个蓝布书函内,其中包括这部《随使法国记》(三述奇),共分八卷,凡40万言。
现这部沉睡了一百一十年的《随使法国记》(三述奇)的稿本,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收入《走向世界丛书》出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