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农村需要这样的好青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17
第2版()
专栏:

农村需要这样的好青年
程道炳
在湖北省广济县石佛寺公社游家咀九队的一块田里,一位小伙子左手执牛鞭,右手扶犁把,在赶着牛犁田。六十多岁的宋大爷路过田边,看到犁路直如线,泥巴扑得匀,翘起大拇指连声称赞:“是个犁把式!”
这青年叫孙再三,今年十九岁,去年高考落选回乡。刚回乡时,他的思想包袱很重,有人说,“你在校成绩好也没考上大学,是你命苦”。有人劝他,“不如趁早外出学手艺,有机会好跳出农门”。父母亲也劝他复读一年,准备来年再考。各种议论没有动摇小孙种田的决心。他想:上大学光荣,没上大学在农村劳动不同样光荣?全国十亿人,农民就有八亿,自己成为农民中一员,有何不好!再说农村正需要大批有文化的人去建设,许多人没有进过大学校门,不同样成了水稻、棉花、油菜和其它作物专家?他决心在农村干出一番事业。
父母疼爱再三,重活不要他沾边。他觉得当农民就要样样在行,事事能干。双抢第一天,他要学犁田,父亲不让,他就天不亮偷偷扛着犁,赶着牛下了田。开始犁田,牛不听使唤,一会儿飞跑,一会儿不走。一天下来才犁8分地,手上却磨起了血泡。晚上回家,累得躺在床上动不了。父亲见他决心大,就主动教他犁、耙、耖等各种技术,还教他堆码稻捆以及其它活儿。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磨练,再三干一种活象一种活,样样活儿逐渐顺手了。
农业生产劳动繁重,但再三始终不忘学习。他买回了水稻、棉花、油菜栽培技术等10多本书,一有空就学。盛夏,晚上热,蚊虫多,再三就把双脚浸在水桶里,就着灯学习;隆冬,晚上冷,脚冻麻了,他就用热水泡泡,坚持看书。他觉得当农民不学好农业技术不行。他边学习,边实践。去年晚稻插下去后,有一块秧苗发生了虫害。为了摸清病虫的生活习性,他中午顶烈日到田间观察,晚上十一二点还到田头检查。他结合书本知识很快掌握了灭虫技术。当他发现别人田块也发生了这种病虫后,便把防治方法详细地讲给社员听,社员们照着做,果然见了效。现在他当上了队里义务查虫员。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社员迫切需要学技术,他就主动担任队里技术辅导员。什么季节,忙什么农活,他就辅导社员学什么技术,保证不误农时。今年晚稻下秧前,队里召开群众会,他在会上拿出有关技术资料,讲如何做好秧田、施足底肥,怎样落好谷等等。社员掌握育秧技术,按时落泥,全队50亩晚秧长势旺盛。现在社员一提起再三,赞不绝口,都说农村多么需要这样的好青年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