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帮”和“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17
第2版()
专栏:农村漫谈

“帮”和“割”
昶畅
黑龙江穆棱县共和公社社员高世奎去年卖猪、卖豆腐、种自留地、开小片荒等共收入4,000多元,在当地算是富户。但有的人不赞成他的做法,说他参加队里劳动少,开小片荒不符合政策,开豆腐坊没有向集体交积累。县委、公社党委了解到这个情况,经过调查分析,做了这样的处理:一、发挥高世奎会养猪的特长,定为养猪专业户。二、继续办好豆腐坊。三、给高世奎划定足够数量的饲料地,不再在山坡上种小片荒。四、可以不参加队里的劳动,按规定向队里提交积累。高世奎满心欢喜,照章办事,今年劳动致富的劲头更足了。
这则消息登在7月24日的《黑龙江日报》上。穆棱县的干部扶持专业户,鼓励社员劳动致富,同一些地方错批、错斗劳动致富农民的行为,恰成鲜明的对照,前者是“帮”,后者是“割”。
做工作,“割”是比较简单的。一刀下去,好赖都没有了。“帮”则不那么容易,它要求干部贯彻党的政策,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从有利于发展生产出发,帮助农民存利去弊。落实农业政策,农村中的能人有了用武之地,发展生产的办法多,门路广,许多人冒了“尖”。农民劳动致富,首先要允许、要鼓励。在这个前提下对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加以引导,加以解决,才有利于生产的发展。穆棱县的干部正是这样帮助高世奎的,实践证明他们作得对,既保护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又克服了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如果象有的地方那样,连是非界限都没搞清,马上又搞“割尾巴”那一套,不允许“冒尖”,岂不又要重走吃“大锅饭”的老路?
发挥各种能人的经营才干和技术才干,加快发展农村商品生产,我们应该因势利导,致力于“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