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耕耘”在万里蓝天——记空军航空兵部队执行飞播造林种草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17
第2版()
专栏:农村通讯

“耕耘”在万里蓝天
——记空军航空兵部队执行飞播造林种草的事迹
本报记者 蔡善武
邓小平同志最近指出:“空军要参加支援农业、林业建设的专业飞行任务,要搞二十年,为加速农牧业建设、绿化祖国山河作贡献。”为了执行这一指示,人民空军的飞行员驾驶着一只只铁鹰,钻山沟,飞草原,为绿化祖国,支援林牧业生产,辛勤地耕耘着。
飞播造林和飞播种草,是一项先进的林牧业生产手段,投资少、成本低、速度快、成效显著;但又是一项复杂的超低空飞行任务,技术要求高。空军党委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张廷发司令员亲自抓,空军领导机关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召开了专业会议,研究部署这项工作。担负飞播任务的航空兵各部队为了赶在雨季到来之前完成准备工作:争分夺秒地改装飞机;指挥人员到民航有关部门取经;飞行员拜执行过类似任务的老飞行人员为师,请他们介绍经验;不少部队的领导同志不辞辛苦地深入到要飞播的牧场、山区和平原调查地形、地貌和气象情况,同地方有关部门订出了一个个实施方案,使飞播工作做到万无一失。
驻守在西北某地的运输团,为了搞好太子山区的飞播造林工作,由23名指战员组成飞播小组。这个小组克服器材缺乏、经验不足等重重困难,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飞机改装和山区超低空载重飞行的训练,经过地面检查、空中试飞,完全符合飞播的要求。
飞播小组进驻目的地后,指战员们虚心向地方党组织和人民政府汇报飞播准备情况,同他们研究制定飞播方案和工作程序。飞行人员为了减少种子的耗费,在地面和空中反复察看飞行路线,认真进行试飞。飞播开始后,实行定人、定位和定事的岗位责任制。今年当地出现了一次几十年来罕见的五月大雪,是干旱山区造林的好时机。飞行员们驾驶着飞机在皑皑白雪覆盖的山峦间的洼地上,象“耕牛”犁田一样,来往“耕耘”,仅用十天时间,就完成了22,800多亩的飞播造林任务。
飞播种草的任务困难更大。由于草籽轻,受风力影响,容易飘,这就要求飞机在离地面仅有5至30米高的超低空中作业,有一定的危险。在华北燕山地区担任飞播种草任务的某飞行部队一大队,明知有艰险,迎着困难上。在训练中,他们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科目安排先简后繁,先干部后飞行员,先场内后场外,逐步增加训练难度。经过几十个飞行日的训练,全大队很快培养出一批能执行飞播种草任务的机长。年近五十岁的副大队长崔孝才,亲自带领5名飞行人员,驾驶着改装好的专用飞机执行飞播任务;在通讯联络、机务、地面人员紧密配合下,加上地方人民政府的大力协助,经过前后60多个小时的空中战斗,终于赶在雨季到来之前,为5万亩草场撒下了均匀的草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