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阅读
  • 0回复

我演诸葛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17
第8版()
专栏:管读者问

我演诸葛亮
申凤梅
问:您是河南越调表演艺术家,被广大观众誉为“活诸葛亮”。请您谈谈您是怎样演
“活”诸葛亮这个历史人物的?
答:我是河南越调剧团的一名老演员,曾主演过《诸葛亮吊孝》、《收姜维》等戏,并分别拍摄成戏曲艺术影片。观众称我为“活诸葛亮”,实在不敢当。不过,我可以谈谈我是怎样塑造诸葛亮这个舞台形象的。
我最初是演旦角的,也演小生,后来主要演老生。解放前有个越调老艺人名叫张秀卿,擅演《天水关》中的诸葛亮,我从他那里获益很多。后来我也学演《天水关》中的诸葛亮,起初,我只是摹仿前辈艺人的传统演法,慢慢地,我开始懂得演戏不能只以唱腔取胜,而要表演人物的性格,要运用舞台上的一切行当的表演技艺把人物演“活”。那么,如何才能把诸葛亮这个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演“活”呢?
首先,我认真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我曾经反复细读过《三国演义》、《三国志》中有关诸葛亮的章节和史料,并且深入研究和细心揣摩过诸葛亮的思想、性格和风度。通过苦读、苦学,我这个文化程度不高的戏曲艺人也逐渐认识到:诸葛亮不是什么神仙中人,而是由于他广泛研究历代兵法韬略,并熟知历史、天文、地理,遇事谨慎,深思熟虑,深入调查研究,善于集思广益,因而成为三国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这样我对在舞台上塑造诸葛亮的形象心里就有了准绳。后来,我又学习了马连良先生在《群英会》、《借东风》、《失空斩》等京剧里的表演艺术,进一步启发和丰富了我对诸葛亮舞台形象的塑造。
其次,要刻苦钻研、努力出新。比如,对一些小道具,也不能轻轻放过,而要把它变成刻画人物性格的工具。象诸葛亮手中的羽毛扇,可轻可重,说轻则轻如鸿毛,说重则重如泰山。演员通过这把羽扇,不仅可以表现出诸葛亮的雍容风度,而且还可以通过羽扇的不同动作来表达诸葛亮思想感情的变化和细腻的心理活动。在
《收姜维》一剧中,当老将赵云攻打天水关的捷报传来时,诸葛亮不住地夸赞老将军,唱到“七十三岁打胜仗,不愧常胜将一员”时,我只把羽扇轻轻拂动,表现了此刻此时的孔明稳操胜算、从容自然的心情和仪态。谁知又听探马报道,赵云被天水关守将战败,急需派人接应。这一报,使诸葛亮大吃一惊,出乎他的意料。他既担心老将军赵云的安危,又想到军中能征善战的勇武大将寥寥无几,再想到这天水关守将如此英勇,如何对敌呢?当唱到“情不禁心腹事涌上胸膛”时,我把羽扇平举指着胸前,并停住不动了。此时诸葛亮的心事有多重,手中的羽扇就有多重,这样通过羽扇轻重的动作,自然而鲜明地把这位足智多谋、深谋远虑的政治家、军事家的舞台形象塑造出来。总之,人物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势,一个台步,一个眼神,都要紧紧扣住人物的形象,使一切程式和道具,充分为演“活”人物服务。(常敬宇整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