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阅读
  • 0回复

克服“左”的思想影响 实事求是发展农牧业 伊克昭盟抓好三件事适地利顺民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18
第4版()
专栏:

克服“左”的思想影响 实事求是发展农牧业
伊克昭盟抓好三件事适地利顺民心
本报讯 记者林沫、谭俊林、刘云山报道:长期贫困落后的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出现生机勃勃的景象。
伊克昭盟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这里风大沙多,十年九旱,加之多年来受“左”的思想影响,乱开滥垦草牧场,破坏了生态平衡,农牧业生产每况愈下,70%的生产队吃返销粮,农牧民人均收入不足50元,成为全国贫困的地区之一。三中全会以后,伊克昭盟认真抓了三件事:
一、从农牧民居住分散、生产水平低下的实际出发,全盟农牧区90%多的生产队实行农牧业“大包干”责任制。
二、果断地提出“林牧为主”的生产建设方针,纠正过去片面强调开荒种地,造成土地沙化的做法。几年内,全盟退耕还林500万亩,占过去总耕地面积的56%。种树种草500多万亩,等于过去二十多年种树种草保存面积总数。
三、及时把1,000多万亩荒山、荒沟、荒坡、荒沙划给农牧民,支持他们开展小流域、小水利、小草库仑建设,并由旗县发给证书,土地归集体和国家所有,林草归社员所有。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近年内兴建小草库仑1万处,面积15万亩,治理小流域面积150多万亩,新打各种水井2万多眼,扩大和改善水浇地面积30万亩。
伊克昭盟负责同志抓的这三件事,受到广大干部和农牧民的拥护。他们说:抓好这些事合天时、适地利、顺民心。近三年来虽然连续干旱,但农牧业生产连年发展,农牧民收入连年增长。今年,全盟畜牧业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牲畜总数达到648万头(只),牲畜出栏率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绒毛总产量超过1,500万斤,较三年前增长30%。在耕地压缩500万亩的情况下,今年夏粮较三年前增长50%,第一次突破1亿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