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阜阳专区晚秋一片碧绿 灾民度荒信心倍增 收获期尚远应继续防虫抗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10-14
第2版()
专栏:

  阜阳专区晚秋一片碧绿
灾民度荒信心倍增
收获期尚远应继续防虫抗旱
【本报讯】皖北重灾区阜阳专区补种的晚秋作物,呈现一片碧绿,红芋叶子遮盖了土垅、绿豆茎肥叶绿,欣欣向荣;荞麦田里开遍了白花,晚稻吐出了青穗。重灾区阜南县的广大群众已初开笑颜,战胜灾荒的信心倍增。这一胜利的取得,是经过了一段艰巨的工作过程的:种籽曾是补种中的一项极大问题。除政府帮助重灾区解决了百分之八十左右、帮助轻灾区解决了百分之二十至三十外,其余数目是灾区群众折卖旧家具、木料,省吃、卖去鸡、猪换得的。在补种运动展开后,政府发动群众组织了互助组,克服了缺乏劳动力的困难。阜阳县补种中,整理了一万一千多个互助组。凤台县清泉区组织了一百三十四个抢种组,他们没有牲口,便用人拉犁;缺乏农具用抓钩刨、铁铣挖,锄点、木棒钻。群众以各种办法战胜了一切困难,完成了七百五十万亩的补种计划。但嫩绿的苗儿出土后,又发生了严重的虫灾,蟋蟀、土蚕成了晚秋的大敌,有的整块地被虫吃光,这对全区人民的生活,是一个严重威胁。各级领导机关乃立即组织力量,动员群众捕虫,在“保苗如保命,灭虫如灭火”,“保护秋收,消灭虫灾”的口号下,展开了捕灭虫灾的运动。仅涡阳即有十二万余人参加,蒙城参加的群众达八万余人,捕捉了大量的害虫。临泉二十余万人参加捕虫的结果,救出了八万余亩秋苗。有些地区的晚秋被虫吃光,马上又补种上。如临泉铜城区补种了二千七百余亩,第一次被虫吃毁二百一十亩,二次吃去七十七亩,三次吃去三十九亩,群众一点不灰心地连续补种了三次。与发生虫害同时,晚秋又呈旱象。有的群众说:“可不能抗旱,一抗就发水。”可是阜阳茨河区老街头的互助组长苑凤彩、李文贤却说:“天不下雨咱来下!”他们组织了挑水浇苗,男的挑,女的浇,趁着月光连夜浇,全村秋苗终于出齐。史营村的群众听说浇水出了苗,也来挑水浇苗。为了防旱,各地群众纷纷打井,仅涡阳赵屯区一个乡就挖了五百多眼。花沟区组织了一百多人,打了一百二十眼井,使五百八十多亩秋苗得以茁壮生长。颍上、蒙城也都组织了浇苗。不少地区打破了靠天吃饭的思想,他们说:“人多力量大、干啥也不怕!”战胜旱象之后,为了保苗增产的锄草工作开始。颍上赛洞村的杨老大爷说:“庄稼种的虽晚,勤锄一遍还能抵上早种十天。”现在,不少地区已锄了两遍到三遍。阜阳张海孜村拔草结合捉虫,草拔光了虫也捉完了。宁光村的六亩荞麦,拔得早捉得快,荞麦已长了一尺多高,这些连续不断的与天灾、虫害斗争的事实,充分说明了坚强勤劳的人民是可以用自己的劳动来战胜自然灾害的。
今年种上的晚秋,据农民的估计,荞麦,绿豆每亩能收六十多斤,胡萝卜、蔓菁每亩能收二千斤左右。蚕豆、油菜、大麦等早熟庄稼,每亩如以四十斤至六十斤收成计算,今冬明春全专区可收八亿六千六百七十八万斤粮,如果今冬明春无其他意外灾害,可解决全区人民全部生活的百分之八十。此外,治淮工程已部分开工,以工代赈更提供了战胜灾荒的保证。
补种的晚秋虽然一般长的还好,但距收获期还远,切不要麻痹乐观。有些地区的虫灾尚须大力防治,最近天呈旱象,还须继续抗旱,以期胜利度过灾荒。
(赵毓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