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阅读
  • 0回复

困境中的国际银行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20
第7版()
专栏:经济札记

困境中的国际银行业
张振亚
不久前,意大利银行界发生了一桩丑闻。米兰市安布罗夏诺银行的卢森堡分行因搞投机活动,损失了14亿美元,面临破产。经理卡尔维吊死在伦敦一座桥下,女秘书跳楼自尽。250家有帐户往来的外国银行举行紧急会议,要求意大利国家银行承担责任。美国《新闻周刊》预料,意大利国家银行如果拒绝,那么拥有相当于一万亿美元外币存款的欧洲货币市场就会出现大混乱。
就在意大利最大的私人银行出事的时刻,西德公共经济银行(西方第73家大银行)竭力否认自身陷入困境。4,000英里外加拿大诺瓦斯科夏银行(西方第50家大银行)也发表声明说,“对本行的稳定和金融实力的任何担心都是没有根据的。”这一切,反映了国际金融界人心的浮动和不安。
由美、欧等国的大银行组成的国际金融网,其触角早已遍及地球每个角落。
由于电子计算机的普遍运用和电子通信的大发展,使得上百亿美元的巨款在几分钟之内就可以由这里转拨到世界最边远地区。因此,国际银行业对世界任何地区发生的事件都变得非常敏感。而大银行之间的存款和放款业务又是千丝万缕,互相纠缠在一起。因此一家银行不稳或倒闭,往往影响一大片,形成草木皆兵的局面。1974年西德私营赫施塔特银行的倒闭,就造成过短暂的借贷停止的局面。今年5月,纽约一家小小的德累斯台尔公债公司倒台,也使美国的第三大银行大通曼哈顿银行损失了1,610万美元。
国际银行业的这种信用不稳,当然是和工商业的严重危机分不开的。目前西方许多公司和企业销售困难,资金短缺,无力还债,需要向银行通融资金。但是,由于各国政府都在竭力遏止通货膨胀,银行业的放款利率都高得吓人,再加上西方通货膨胀率最近降低,债务人不象过去那样,可用大大贬值的货币去还债,这就使企业困难增加,破产率剧增。今年上半年的企业倒闭,美国比去年同期增加44%,英国增加32%,西德增加50%。美国由于农产品过剩,农场大批破产,农业机器销售困难,有名的国际收割机公司近来亏空累累,欠下了200多家银行的42亿美元债务无力偿还。西德的第二大电气公司蔼益吉—德律风根公司,欠债超过60亿马克,在国内几家大银行几次贷款抢救下,仍然难以维持,最近,只好向法院申请由债务人接管。西德的一些大银行因此受累,是不言而喻的。
国际银行信用不稳也和许多国家经济困难日益加剧分不开。七十年代以来,国际大商业银行为了给大公司开辟国外市场,曾对许多发展中国家和东欧国家源源不断地提供贷款。目前,第三世界国家欠商业银行的债务已达3,000亿美元(每年要付利息500亿美元)。由于世界性经济萧条持续,国际原料价格下跌,石油过剩,各国保护主义抬头,借款利率又高,这使不少国家的还债能力发生问题。波兰欠西方的260亿美元外债就牵涉到501家银行。阿根廷、墨西哥、巴西等拉美国家的政府和工商业欠美国商业银行的债也达620亿美元。墨西哥和阿根廷目前在还债问题上都存在困难。一旦偿还不了,后果就很难设想。
在获取利润的愿望推动下,过去15年国际银行业的放款额平均每年增长在20%左右。1974年到1978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商业银行在国外的放款额曾从2,800亿美元剧增到9,000亿美元,这种资金的大转移,对于维持西方世界的“繁荣”曾起了很大的支撑作用。但同时却埋下了今天信用过度膨胀的祸根。
在放款风险日益加大的情况下,国际银行终于被迫在业务上实行所谓“痛苦的紧缩”,从去年第一季度的300亿美元净放款额,压缩到今年第一季度的200亿美元。即减少达三分之一,而且这种趋势还在继续。
当西方世界的工业需要更多的市场,发展中国家也需要更多贷款的时候,国际银行这一紧缩信贷的政策将会拖长当前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加剧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庞大失业,最后导致后果无法预测的政治和社会动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