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说送道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21
第3版()
专栏:杂谈

说送道通
吴昊
商业工作者对“送”很熟悉。送货下乡,送货上门,把方便送给顾客,把党的温暖送到人们的心坎上,……送去的是一件商品、一项服务,得到的是群众对社会主义商业的夸赞。可以说“送”字为社会主义商业增添了时代的光彩!
送与通,关系密切。一是通情感。把商品送到田间地头,送到山沟沟、草原上、林海深处、渔家船上,商民之间的感情沟通了;二是通渠道。商品流通象河里的水,搞好商品流通如兴修水利。开渠造湖,兴闸建坝,水流不到的地方,建几级扬水站就行了,可见水是要“送”的;商品流通也离不开“送”字。不通的地方,往往一送就通了。本报今天刊登的山东聊城地区送工业品下乡立见成效,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然而至今还有不少人,对此不认识,不理解,因此也就不积极,不主动。有的营业员愿意坐着卖,等着卖,不愿推车挑担到街头巷尾卖。群众欢迎的好事,他倒反而觉得不光彩。在农村,送货下乡,要爬山过河,吃苦流汗,一些年轻的营业员对此望而生畏。看来,商业工作离普遍做好“送”,还是有差距的。
过去说“送”,多是指基层、指零售点、指售货员。批发单位要不要送?领导部门要不要送?领导干部要不要送?这个问题大可研究。国务院决定改城乡割据的商业体制为城乡通开的体制,国营商业可以一竿子插到底。怎么“插”法,可以在“送”字上做点文章。既当坐商,又当行商,改变官商作风。过去有一首很流行的歌曲唱道《原来是商业厅长下了乡》,如果全国大大小小的商业厅局长都那样做,工业品下乡的局面肯定要比现在好,“送”字也将为社会主义商业增添新的光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