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法国在中东的“平衡”政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21
第6版()
专栏:

法国在中东的“平衡”政策
翟象乾 马为民
法国总统密特朗8月17日发表电视谈话,对法国的中东政策作了较全面的描述,明确地提出了三项原则,这就是:以色列人民有在被大家承认和尊重的国境内和平生活的权利;巴勒斯坦人民享有拥有一个祖国并根据自己的选择建立其制度的权利;黎巴嫩人民拥有恢复其统一和独立的权利。密特朗总统把这些原则概括为是一项“存在、平衡与和平的政策”。
当前,由于以色列大举侵略黎巴嫩,轰炸贝鲁特致使中东局势更加紧张,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将被迫从贝鲁特撤出,所以中东地区的政治局势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法国与这一地区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有特殊关系,中东政策一向是法国对外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密特朗总统选择这一时刻进一步阐明了法国对中东问题的立场。
有人把密特朗政府中东政策的特点概括为奉行平衡政策,即一方面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自决权,承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是代表巴勒斯坦人民的组织,主张建立巴勒斯坦国,另一方面又同以色列保持友好关系,支持以色列在自己国家边界内获得安全的权利。用密特朗总统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法国的阿拉伯政策不会是反以色列的”,“法国的以色列政策也不会是反阿拉伯的”。
法国在解决黎巴嫩危机的外交活动体现了密特朗阐述的上述原则,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谴责以色列的侵略行动,不赞成把巴解组织置于死地。法国外长谢松表示法国谴责对黎巴嫩的“入侵”,认为这是“对权利的侵犯”,是执行“自杀性政策”。在巴解组织目前处境困难的情况下,法国多次强调“应当保卫巴解组织”,“必须使巴解组织继续存在”。7月中旬密特朗和莫鲁瓦分别会见了巴解政治部主任卡杜米,这是法国总统和总理第一次会见巴解领导人。密特朗还谈到阿拉法特访问法国的可能性。舆论认为,这都可能是法国朝正式承认巴解组织迈出的重要步子。法国的这些举动受到巴解领导人的赞赏。另一方面,法国又想在加强巴解政治地位的同时,说服它由军事斗争转入政治斗争促成巴解组织和以色列互相承认,以纳入法国等西欧国家所主张的政治解决中东问题的轨道。
其次、法国积极参与解决黎巴嫩危机,扮演着十分活跃的角色。它先后两次向安理会提交议案,呼吁停火和撤军,主张全面解决中东问题,频繁接待冲突各方的使节,居间调停,它还不顾苏联的公开反对,决定参加多国维持和平部队,以保证巴解组织武装力量的安全撤出。根据达成的协议,法国部队将作为先遣部队于21日进驻贝鲁特。
第三、严厉批评反犹恐怖主义活动。自以色列入侵黎巴嫩以来,法国连续发生了8起针对犹太人的袭击事件,震惊法国内外。以色列总理贝京利用这些事件指责法国敌视以色列,掀起反犹浪潮。密特朗总统对此指出,“为近东和平努力,就是为结束国际恐怖主义而努力”,指责这些袭击行动是“愚蠢的和卑鄙的”,同时也回击了以色列对法国的攻击。他还宣布新设负责公共治安的国务秘书一职,并要动员全国力量采取一些措施来对付恐怖活动。
第四、力图把在黎巴嫩实现停火同全面解决中东问题联系起来。法国认识到,即使以色列摧毁了巴解组织的政治军事组织,“也丝毫改变不了一个民族拥有祖国的权利”。只要巴勒斯坦问题不解决,中东就不会有和平。法国不同意美国只谈黎巴嫩停火而不考虑全面解决中东问题的做法,批评美国同以色列结盟而不与巴解对话妨碍着中东问题的顺利解决。
最后,加强同一些阿拉伯国家特别是同埃及的协调行动。法国等西欧国家同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在解决中东问题上的一致点较多。黎巴嫩危机发生以来,法埃双方的外交接触频繁。埃及总统穆巴拉克曾致函密特朗,法国先后接待了埃及外交国务部长和外交部长,就解决黎巴嫩危机进行磋商。最近,法埃两国又联合向安理会提出议案,试图把黎巴嫩的停火和撤军引向全面解决中东问题的谈判。法国同埃及加强协调是中东舞台上的一个新的动向。
目前,黎巴嫩危机经过联合国的干预和随着巴解组织撤向其他国家,局势可能得到暂时的缓和。但是问题并没有解决,以色列的侵略仍然存在,阿以矛盾仍然尖锐。在贝鲁特的枪声逐渐沉寂之后,政治解决的办法会慢慢提上日程。在这种情况下,法国政府将会进一步加强同阿拉伯国家协调,推动西欧共同体国家的中东和平努力重新活跃起来。这方面,法国在中东推行的不偏不倚的平衡政策将会有更大的活动余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