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围绕英国经济形势的一场争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21
第7版()
专栏:综述

围绕英国经济形势的一场争论
王文联
入夏以来,英国政界和工商界围绕经济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争论。
英国政府7月公布了创历史最高纪录的失业数字,英国工业联合会8月初又发表了一个保守党政府上台三年来最为暗淡的工业形势调查报告,使这场争论进入高潮。
英国的失业问题使此间大多数人深感忧虑。失业人数1980年增加100万,1981年增加70万,今年1月份又突破了300万大关。7月份的失业人数比1月份又增加12万,达到319万多人的历史最高纪录。失业率上升到13.4%,在西欧共同体国家中仅次于比利时而居第二位。在野各党、全国最大的工会联合会——职工大会和经济界人士纷纷指责政府的经济政策失败,要求财政大臣辞职。
工业生产情况也不令人乐观。1981年工业产量比1980年下降了5%。去年5月下降到最低点后,一度稍有回升,但从11月份起再度下降。今年以来,工业生产一直在低水平上蹒跚行进。今年第一季度比前一季度下降0.6%,4、5月份有所上升,但比这次衰退前的高点仍低13%。由于市场销售不旺,造成企业大量倒闭。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英国工商企业仅英格兰和威尔士两地就倒闭5,500家,较去年同期增加了22%。英国工业联合会在8月初公布的那份工业调查报告指出:在被调查的1,657家企业中,91%的企业订货不足,55%已经裁员。而且许多企业还将减少投资和进一步裁员。凡此种种将使经济复苏的时日变得遥远起来,英国工业联合会领导人向政府大声疾呼,“经济形势太严重了,不能再放手不管了。”他们提出了一个用18亿英镑刺激经济的方案,要求政府进一步降低利率、削减雇主应支付的国民保险附加税和增加对私人企业的补贴等等。此间舆论认为,工商业主们这样公开向政府施加压力,使保守党同英国工业联合会的关系降到了最低点。
面对这些责难和要求,政府内部持强硬路线者进行了反击。财政大臣杰弗里·豪等人发表谈话,指责工业联合会的调查报告过于悲观,说它和英国职工大会都是从局部利益出发,只考虑其自身的需要,提出的某些建议和要求是“荒唐的”。财政部一名高级官员利昂·布里坦说,英国经济多年来已第一次显示出好的迹象,“现在达到的低成本、低利率和高利润正是工业界所一直要求的变化。”就业大臣诺曼·特比特则批评那些对政府解决失业问题感到失望的人目光短浅。但他自己也承认难以预料何时才能解决失业难题。
英国保守党政府于1979年5月上台后,为了拯救衰退中的英国经济,三年多来一直奉行货币主义的经济政策,企图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抑制通货膨胀,从而带动经济复兴。对于实施这一政策的利弊和成败,朝野内外、社会舆论、经济学家一直争论不休。反对者认为,政府这一政策所导致的高利率使经济活动降到了最低点,失业人数剧增,社会动荡不安,从而动摇了整个社会基础;支持者则认为,政府的措施已初见成效,通货膨胀率开始下降,生产效率有所提高,经济复苏的形势已经展现。
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引起争论的失业剧增和工业不景气问题确实使保守党政府感到头痛。政府在去年和今年的预算中,一方面仍坚持货币主义的方针,拒绝使通货膨胀的主张,一方面在具体做法上也采取了许多灵活的措施。如把货币供应量从原订的5—9%提高到8—12%;把国民保险附加税从3.5%减至2.5%;放松对公共部门借款的控制;增加对工业的拨款和取消石油附加税等等,这些措施对活跃经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工业生产徘徊不前和失业人数持续上升问题却依然无法解决。
英国政府认为可以自慰的是:作为它的经济政策首要目标的通货膨胀率,两年来在不断下降,从1980年7月的21.9%降到了今年7月的8.7%,低于保守党上台时的10.3%;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仅去年就提高了10%;生产成本降低;英镑汇价与黄金外汇储备也比较稳定。
综合英国当前各种统计数字,考虑到英阿战争使英国遭受10多亿英镑的损耗和自6月下旬以来绵延不绝的罢工对英国经济所造成的影响,此间一些经济预测机构对英国经济前景都不甚乐观。保守党政府为争取民心,赢得下届大选,在今秋和明春对经济措施再作某些调整和修改是有可能的,但英国经济何日才能真正复苏,则实难预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