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竞赛场上新风尚 第一届大学生运动会花絮发生在记者身上的新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21
第8版()
专栏:

竞赛场上新风尚
第一届大学生运动会花絮发生在记者身上的新闻
在男子乙组3,000米障碍赛中,宁夏队的李国华被另一名运动员的钉鞋划伤小腿,三道伤口血流不止。小伙子咬着牙拚到了终点。场地记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学生宋红光赶过去,准备为大会采写一篇感人的报道。他见李国华疼得站不住,立即推来自行车,把伤员送到医院急救室。直到医生开始为李国华做手术,他才悄悄离去。小宋的报道没写成,却用自己的行动写成了另一篇报道。
来得最早走得最迟的人
在跑道终点,每当一组选手跑完,就见四位工作人员迎过去摘下白色的道次号码,跑步送到起点。原来,这次比赛采用了终点电动记时和电视录象,运动员必须在胸前和胯间佩戴道次号码,以便辨认。北京钢铁学院采矿系王云武等同学任劳任怨,负责收集号码布。激烈的赛跑竞争后,有些运动员往往控制不住感情,成绩不理想容易发脾气。小王他们毫不介意。长跑运动员比赛中体力消耗很大,他们就跟着运动员溜达一阵,等运动员稍稍平静,再帮助摘下号码。
每天,他们最早来到赛场,又常常最晚离去。
运动之家喜讯多
男子乙组1,500米第三名被齐齐哈尔师院的蒙古族运动员村井夺去。
村井的父亲喜爱长跑,母亲是自行车运动员,12岁的小弟弟最近在内蒙古自治区运动会上打破了1,500米的区少年纪录。在父母影响下,村井从9岁开始练长跑。1978年他考入齐齐哈尔师院体育系,在老师的帮助下,他进行严格训练。这次参加比赛之前,村井的父亲特地从呼和浩特赶到哈尔滨,告诉他最近弟弟的好成绩,叮嘱他一定要赛出水平。村井不负众望,拿下了800米和3,000米第二名。
总裁判的心意
田径比赛的第一天,男子甲组跳高比赛吸引了全场观众的注意力。横竿不断上升,当高度增加到2.09米时,场上只剩下福建队王家声和山东队贾映青两名运动员了。这时,总裁判夏翔走过来,关心地询问了跳高区的裁判员,又走到起跳点前,亲自把踩松了的跑道压了再压。我国解放后第一次举办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夏老多么希望能创出优异成绩啊!“2.12米!”又一个高度被征服了。山东队贾映青又向2.16米冲击。夏老微笑着离开了场地。
吴杰 刘扬 心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