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人不知春草知春”——谈物候观测活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22
第3版()
专栏:

“人不知春草知春”
——谈物候观测活动
宜昌市中山路小学四年级 张陵 刘熔
亲爱的同学,如果有人问你,春天什么时候来?我想你一定会说:“这还不简单!翻翻日历就行了;哪天立春,上面印得清清楚楚。”可是,你哪里想到,这答案并不完全正确。
我国疆域十分辽阔,地形又很复杂,同是立春的那一天,各地的气温却有很大差异。在南方,早已是莺歌燕舞,春暖花开了;可是在北方,却还是冰天雪地,寒气逼人,单凭日历怎么能知道季节的迟早呢?
花草树木可不一样了,它们是有生命的东西,对季节变化非常敏感;它们的生长发育,直接反映了自然季节的变化。俗话说:“人不知春,草知春。”如果说把植物看成是季节变换的显示器,那么它构造的复杂和显示问题的可靠性,是任何仪器都比不上的。因此,根据物候观测来确定季节的迟早,是最好不过的了。
根据我们的观测,1982年宜昌市春天到来的日子不是日历上的2月4日,而是野草返青期2月7日;夏天开始的日子也不是日历上的5月6日,而是刺槐盛花期的4月23日。
在观测中,我们曾多次发现,长在不同地点、不同树龄的同种植物,物候期会有几天的差异。比如,一棵长在坎下的小构树,3月20日(1982年)就展叶了,长在坎上的一棵大构树,3月23日才展叶。原来,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象因素,主要是:温度、湿度(降水量);环境因素是:地势、土壤、光照、同生植物等,物候正是这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反映。各种植物由于生长发育的条件各不相同,它们的物候期也就有早有迟。但是出现的先后次序却是很有规律的。正象我们排队一样,谁先谁后,一点不乱。比如,看见垂柳展叶了,就知道再过五、六天,桂花就要展叶了;看到冬青现蕾,就可以估计大约三天后,柚子将要始花;栀子现蕾三天后,桔子盛花。根据这一规律。人们可以适时安排农活,这对生产和科研都有很大意义。
物候观测还能监测大气污染。听老师说:六十年代初,我们校园里经常可看到各种鸟儿,有的是飞来寻食的,有的是在这儿长久栖息;后花园的大树上就有两个大喜鹊窝。可是现在,不但没有鸟来这儿安家,简直连鸟的影子都难得见到了。为了观测“燕子始见期”,得跑老远到郊区才能见到。这主要是因为市内噪声太大,空气也不如以前清新的缘故。我校五年级教室前面有一排法桐,由于隔壁无线电厂的电镀、喷漆车间,每天要排放许多废气,使法桐受到毒害,以致树叶10月12日(1980年)就焦黄了。而操场另一边的法桐到11月3日才初见秋色。后来这个车间迁走了,1981年就再没有出现类似的情况。这样看来,植物倒是一种很好的环境污染报警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