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8阅读
  • 0回复

上海抓部门间协调工作见成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23
第3版()
专栏:

上海抓部门间协调工作见成效
上海工、商部门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上海墨水厂生产普通和高档两种墨水,去年初,由于原材料提了价,本来就是微利的普通墨水临近亏损边缘,尽管城乡大量需要,但工厂难以多生产。工厂想增产利润高的高档墨水,但高档墨水在市场上已供需平衡。正当工厂进退两难的时候,上海文化用品采购供应站主动让利,把每瓶普通墨水的出厂价格提高6厘,结果收到了“让小利,得大利”的效果:普通墨水一年内增产565万瓶,工厂得利8.7万元;文化站减去让利4.8万元,毛利还有12万元。
上海在发展对外贸易中也碰到类似的难题:有一批国际市场有销路的工业品,外贸部门经营有亏损,但是,工业部门能上交大量税利。如果打大算盘,国家仍得益,这实际上是“虚亏实盈”。上海市人民政府抓了这件事,组织工业、外贸和财政部门进行协调,并和中央有关主管部门商定,由上海地方财政来补贴亏损,鼓励出口,这就调动了工商双方的积极性。去年,外贸收购的商品增加11亿元,出口收汇3亿美元,工业增加税利3.74亿元,除补贴外贸1.25亿元外,国家净收入2.49亿元。
近两年来,上海比较重视抓各部门的协调工作,做法是:
一、除市长办公会议经常为各部门排难解纷,组织协调外,还成立了有权威性的市协调小组,每月开会一次,着重解决涉及各部门关系的一些重大问题。
二、成立各种类型的协调机构。为了促进集体、个体商业服务业的发展,妥善安排待业青年就业,上海建立了一个由10多个部门参加的专门小组,协调解决场地、货源、原材料以及有关政策等问题。
三、在协调工作中,重视发挥综合部门和经济研究部门的作用。上海市人民政府在协调中遇到疑难问题,十分注意倾听综合部门、专业研究单位以及人民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财政局等部门的意见,或请他们作专题调查研究,提出可供选择的方案。
本报记者 何子葭 徐家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