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阅读
  • 0回复

扩大企业自主权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23
第5版()
专栏:

扩大企业自主权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周叔莲
这几年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中心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提高了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国民经济活起来了。通过实践,我们也深刻认识到: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既要积极,又要慎重;扩大企业自主权,既要有明确的目标,又要有稳妥的方法和步骤。
经济结构的现状决定了扩权的步子不能过大
经验证明,为了使企业从缺乏应有的相对独立性顺利地过渡到具备应有的相对独立性,首先要求国民经济结构比较合理,主要比例关系比较协调。因为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才能建立起健全的市场机制,促使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企业按照国家计划和市场需要进行生产和交换活动。
当前,比例关系严重失调的情况还未根本解决,我们一时还难以建立起能够充分发挥积极作用的市场机制,这在客观上不能不限制企业扩权的步伐。例如,目前我国能源和交通运输相当紧张,要求国家集中必要的财力物力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如果企业利润留成的比例过大和自行支配的物资过多,就会使必须由国家承担的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得不到保证,而地方、部门、企业安排的建设主要是加工工业,这样还会加剧能源交通运输的紧张状况。这显然是很不利于国民经济的调整和发展的。又如,在经济比例关系严重失调的情况下,即使规定企业有较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有些自主权也难以实现;企业的权限过多过大,还难免发生消极作用。目前,如果企业留利过多,就会增加生产建设的盲目性。再如,权利和责任是相适应的,企业权利大了,责任也该相应增加,而在经济结构很不合理的情况下,由于产供销关系不正常,企业经营好坏不仅决定于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而且决定于外部条件,这样,企业也就难以承担更多的责任。
当然,这并不是说在比例失调的情况下,根本不能给企业某些必要的自主权。这几年,我们进行扩权起了积极作用,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说明体制改革一定要坚持下去。
但是,扩权的步子确实又不能太大了。当前仍应该坚决贯彻改革服从于调整并有利于调整的方针。
扩大企业自主权应当同国家和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相适应
国家管理企业的方式方法,会因企业有没有相对独立性而大不相同。在企业没有相对独立性时,国家主要依靠行政命令的方法管理经济,主要采用指令性计划使企业的活动纳入国家计划。而在企业实现相对独立性以后,国家除了采用必要的行政手段,主要是依靠经济杠杆、经济立法、经济司法等手段管理经济。这时候,也还需要有必要的指令性计划,但是为了保障企业经营管理的自主权,国家主要是采用指导性计划、参考性计划等办法和切实有效的经济手段,使企业的活动纳入国家计划。这实际上意味着,企业扩权后对经济领导机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实行指导性计划决不是要削弱计划经济,而是要使计划经济得到加强,既发挥企业的主动性,又保证生产和需要相适应,使计划性和灵活性很好地结合起来。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领导机关有很高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学会正确地认识和熟练地运用各种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既能科学地预测生产和需要的演变,又能使企业按照国家计划的要求经营管理。如果领导机关缺少这种领导能力,那就难以把企业的经济活动很好地纳入国家计划。应该看到,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领导国民经济到主要依靠经济手段领导国民经济,这是一个相当大的变化,提高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需要一个过程。例如学会熟练地巧妙地运用价格、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确定扩权的步骤时,也必须考虑这方面的情况。
这几年改革试点的实践表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高,扩权的效果就比较好,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扩权的效果就比较差,因此,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步伐也必须和企业的状况包括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相适应。这也就是说,要处理好企业整顿和体制改革的关系,要把企业整顿好,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这是实现企业相对独立性的一个重要条件。现在很多企业领导班子软弱,职工队伍涣散,思想政治工作薄弱,责任制度不健全,有的连起码的管理工作也没有做好,基础工作很不扎实,原始记录、统计、计量、检验、图纸、工艺、定额等等工作都有待整顿和加强。这种情况也不能不制约着扩权的步伐。有一种看法,认为企业有了应有的自主权,经营管理就自然而然会好起来。扩大企业自主权确实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但是不能认为扩权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就会自然而然提高。我们实现企业相对独立性的目的是把社会主义经济搞活,这既要求国家经济领导机关提高领导水平,同时也要求企业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处理好国家和企业、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党中央提出,要通过企业整顿搞好三项建设达到六好要求。企业实现六好要求,也就为进一步扩权和以后进一步实现企业的相对独立性提供了前提条件。
总结经验,制订有科学根据的体制改革总体规划
实现企业的相对独立性,还要求人们对这个问题有比较一致的正确认识。
经济体制改革是对经济关系作较大的调整,因此要取得比较一致的正确认识,才能少走弯路,顺利完成任务。从国外情况看,进行较大规模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一般都经过比较充分的酝酿讨论,使多数人对改革的必要性和改革的方法步骤有基本一致的看法,做好准备工作。人们对改革往往有不同的看法,这一方面是由于改革涉及大家的利益,另方面是由于大家的认识也不相同。为了有利于解决利益上的矛盾,要求国家有必要的财力物力贮备。为了解决人们认识上的分歧,要求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和讨论。目前,我国从事实际工作和理论工作的同志以及广大群众正在对经济管理体制中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这是完全必要的。
由于企业和国家的关系是经济管理体制的关键问题,伴随着企业由缺少独立性到具备应有的相对独立性,经济管理体制的其他方面,如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各部门的关系,各个地方的关系也将相应地发生变化。如果我们把经济管理体制看作一个大系统,那末伴随着企业自主权的扩大,这个大系统中的各个分支系统和整个系统的运行机制也就会发生变化。我们实现企业相对独立性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需要研究,应该建立起什么样的大系统及其分支系统,建立起什么样的经济机制和社会机制。这是制订经济体制改革总体规划所要解决的课题。这也说明,我们不能孤立地考虑扩大企业自主权问题,而应该把它放在经济管理体制这个大系统中,联系其他因素来进行研究。今后要在对基本理论取得比较一致的正确意见的基础上,按照经济体制改革总体规划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企业自主权,并相应地进行其他方面的改革,使这些改革真正配起套来。
目前正在进行的关于计划和市场关系问题的讨论,对于制订体制改革总体规划,保证有计划有步骤地扩权,是很必要的。此外,还有一些重要问题需要深入探讨。例如,企业的相对独立性包含什么内容?我们通常说企业的利益和权力是独立性的内容,这当然是对的。但是企业的独立性是否仅仅指利益和权力呢?看来,除此以外,它还应该包括企业应负的责任。如果只强调企业的利益权力而忽视其责任,就象只强调企业的责任而忽视其利益权力一样,都不能对企业的相对独立性有全面的认识。又如,企业的权力利益应该多大为好?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划出一些杠杠来。要给企业必要的利益,但在目前情况下,如果企业利润留成的比例过大,就会妨碍国家集中必要的财力,这对全局是不利的。我们主张企业的利益服从全社会的利益,也就是说划分国家和企业的权益应当适当。再如,扩大自主权的目标是什么?有一种意见认为,目标是国营企业实行盈亏责任制。国营企业无疑应该建立盈亏责任制,但是盈亏责任制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做法,从过去实行的经济核算制度,到现在实行的利润留成制度或盈亏包干制度,到有些同志设想的自负盈亏制度,都可以说是盈亏责任制。看来,我们不能把目前的盈亏责任制作为扩权的远景目标,这种盈亏责任制无疑将在目前和今后一个长时期内实行,但作为扩权的远景目标,就要求低了。总之,扩大企业自主权应该有明确的远景目标,但是,又不能把目标和步骤混为一谈,而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实现这个目标,逐步完成有历史意义的体制改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