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6阅读
  • 0回复

什么是故意犯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23
第5版()
专栏:《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普及宣传讲话(六)

什么是故意犯罪
我国《刑法》第十一条对什么是故意犯罪作了明确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简单地说,所谓故意犯罪,就是明知自己的行为是犯罪的,而偏要去做出这种犯罪的行为。故意犯罪,通常分为两种:一是直接故意,一是间接故意。
第一,犯罪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发生这种结果。这种故意,在刑法理论上称为直接故意。具有直接故意的犯罪人,在进行犯罪活动的时候,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为对社会是有危害的,会给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结果,但他却抱着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态度。例如,甲对乙有仇恨,存心要把乙杀死。一天甲持尖刀猛刺乙的心脏,乙当场死亡。这就是由直接故意构成的杀人罪。
第二,犯罪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这种故意,在刑法理论上叫做间接故意。具有间接故意的犯罪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会给社会造成危害的结果,也是清楚的,不过,他对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不是抱着希望的态度,而是采取放任的态度。例如,甲和乙有私仇,一天甲持手枪隐蔽在乙经常走过的路旁,企图把乙打死。当乙走到离甲不远的时候,在乙的后面突然出现了另一个人丙,乙和丙相距很近。甲明知这时开枪不仅可能打死乙,而且也可能打死丙。但甲为了向乙报仇,竟对丙可能也被打死这一危害结果,采取放任的态度,不顾一切地对准乙连发数枪,结果不仅乙被打死,丙也被打死。在这个案件中,甲打死乙属于直接故意构成的杀人罪,打死丙属于间接故意构成的杀人罪。
在司法实践中,故意犯罪,绝大多数是由直接故意构成的,只有极少数由间接故意构成。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无论是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都必须负刑事责任。
从我国《刑法》分则的规定中可以看出,故意犯罪是大量的、主要的。例如反革命罪,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妨害婚姻、家庭罪,都是由故意构成;其他如危害公共安全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罪以及渎职罪中的绝大部分犯罪,也都是由故意构成的。
一切故意犯罪的犯罪分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明知自己的行为是犯罪的,是会给社会造成危害结果的,但却故意去干,公然向法律的权威挑战,严重地危害着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危害着公民的合法权益。因此,同一切故意犯罪进行坚决斗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