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阅读
  • 0回复

以色列侵黎一时得逞但付出沉重代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23
第6版()
专栏:

以色列侵黎一时得逞但付出沉重代价
本报讯 据报道,虽然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武装人员已被迫开始撤离贝鲁特,但是以色列在这场入侵黎巴嫩的战争中付出了沉重的政治和经济方面的代价,其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英国《泰晤士报》8月19日的社论指出,以色列虽已迫使巴解组织撤军,但“以色列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道义和政治的代价”。以色列的“野蛮进攻受到世界舆论的抨击”,也遭到国内公民和政界的指责,使国内“陷于分裂”。以色列在国际上失去了不少朋友,它“在世人心目中的形象发生了持久的变化”。
社论说,“以色列在付出了这么高的代价之后,换来的仅仅是一个喘息时机,而形势在某种程度上却变得更为严峻了”。因为巴解组织“并没有被摧毁”,“它的领导人还活着,它的成员人数众多”,而且他们决心继续斗争下去”。巴解组织“依然是一支不可等闲视之的力量”。因此,社论认为,“寻求解决中东问题的办法的必要性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迫切”。
西方通讯社还纷纷报道以色列在这场侵黎战争中耗资巨大。法新社根据各方的分析,认为以色列在为期7周的侵略战争中,支出的直接费用达25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
黎巴嫩《事件》周刊认为,以色列“打错了算盘”,仅军费支出,就“危及到奠定其经济基础的脆弱的平衡”。以色列议会经济委员会主任亚库比甚至为此呼吁政府宣布“经济紧急状况”。
为了弥补侵略黎巴嫩的费用,以色列增加税收12—15%;停止对基本商品的津贴,提高商品价格,使工资降低7%;实行“战争义务贷款”,迫使以色列人从总收入中拿出4%作为向政府提供无息“贷款”。另外,以色列还从世界各地犹太人以及美国那里筹划资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