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回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23
第7版()
专栏:

回答
赵恺
道地的长白山纸:
看那纯朴的色彩,
看那坚韧的质地。
是山脚的红松造的?
是山腰的云杉造的?
是山顶的岳桦造的?
看到它,
我就想起“关东军”司令部前的传单,
想起“满洲国”警视厅后的标语。
长白山的纸,
透着长白山的骨气:
哪个叛徒敢用它自首?
哪个特务敢用它告密?
今天,
一本长白山纸装订的书册,
和一张《抗联军事地图》
亲密依偎在烈士纪念馆里,
而这座纪念馆,
又依偎在长白山的怀抱里。
这是一本什么书,
和《军事地图》结成了手足兄弟?
难道是一本《军人守则》?
难道是一本《战术讲义》?
难道是一本《行军日记》?
难道是一本《救亡歌曲》?
不是,不是,不是啊,
打开封面:
竟然是一本《简明大学英语》!
扉页上,
还有主人那气宇轩昂的墨迹——
“杨靖宇”。
杨靖宇?
是的,就是那每座山峰、每棵大树都爱戴的杨靖宇,
就是那每个日寇、每条汉奸都畏惧的杨靖宇;
就是那生长黄河岸边,
死在长白山下的杨靖宇呀:
黄河水是他的热血,
长白山是他的骨脊。
如今,
他的名字已经和高山连在一起,
已经和大河连在一起,
可是,历史只记下了他的《军事地图》,
却忽略了和他形影相随的《简明大学英语》。
该怎么发音呢:
比如“追求”?比如“信念”?比如“毅力”?
该怎么拼写:
比如“瞩望”?比如“继承”?比如“进击”?
学会了发音,
学会了拼写,
又该怎样学会记忆?
——一本《简明大学英语》,
伴随着腹中填着野草、树皮和棉絮的主人,
曾经和《抗联军事地图》一道,
攀登在四十年代的茫茫风雪里。
难道长白山的纸张
只能书写“流血”和“捐躯”?
不,它也书写“未来”,
它也书写“孕育”:
《英语》课本终于走过来了,
它走向清华园,走向未名湖,走向中关村,
走向飘扬着五星红旗的洲际火箭基地,
它走向欧罗巴,走向阿美利加,走向联合国大厦,
走向庄严肃穆的国际学术会议……
——而这一切,
不正是革命在山沟里哺育的希冀?
可是,
作为领受这本《简明大学英语》的后来人,
我们该如何回答:
什么是做人的“A、B、C”?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