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红日照凉山 凉山起巨变 彝族农民听说要开十二大,满怀喜悦唱赞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26
第2版()
专栏:

红日照凉山 凉山起巨变
彝族农民听说要开十二大,满怀喜悦唱赞歌
“机器隆隆响,山寨放光芒,点灯不用油,磨面不发愁,社会主义瓦吉瓦(好得很),彝家心里乐开花。”党的十二大就要召开的喜讯,传到了四川省的大小凉山,凉山广大彝族群众满怀喜悦,唱起了欢乐的赞歌。
大小凉山水力资源十分丰富。解放以前,彝族地区的广大群众,祖祖辈辈从来没有听到过机器响,也没有看见过电灯亮,夜晚只有点松明。1951年凉山彝族自治州建立后,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到了大小凉山。为了大力发展小水电,国家派出大批水电技术人员不辞辛苦地踏遍了凉山的山山水水,查水源,搞勘测,精心设计,指导施工。国家还前后给凉山调拨了水电建设投资6,842万元,银行又发放了贷款1,600多万元。勤劳勇敢的凉山人民,在党和政府的大力帮助下,团结战斗,不畏艰险,在悬崖峭壁上开水渠,在羊肠小道上抬机器,闯过了一道道难关,在山沟里建起了一座座电站。在小凉山的雷波县咪姑公社,有条水深流急的溪沟,解放前群众涉水过河,经常有人被淹死,群众骂它是“害人沟”。如今,在这条沟上搭起了石桥,又利用沟头的水建起了三座水电站,“害人沟”变成了幸福沟。据统计,建州30年来,全州已建起小水电站1,446座。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的各项政策深得人心,“谁建、谁管、谁有、谁受益”的办电方针,激发了全州各族群众办电的积极性。近3年多来,全州新增水电装机24,863千瓦,相当于三中全会以前28年全州办电装机总和的一半。今年1至7月,全州又新建水电站23座,装机6,455千瓦。
现在,一到夜晚,凉山的村村寨寨“夜明珠”星罗棋布,大放光彩,全州近一半的生产队用上了电,近30万农户安起了有线广播喇叭,农村发展了电灌机械282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彝族聚居的昭觉县城郊灌区有4个电站和两个水轮泵站,灌溉面积2,000多亩,建站后粮食平均亩产由200来斤上升到500斤以上。不少社队基本上实现了农副产品脱粒加工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小水电的发展,给彝家带来了无比的幸福,能歌善舞的凉山彝族儿女,在十二大即将召开的日子里,欢乐地唱道:“红日照凉山,凉山起巨变,山边的云彩扯来当披毡,天上的星星摘来当灯点,人变山变水也变,日子越过越香甜。” 陈奇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