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沁源人走上致富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26
第2版()
专栏:农村通讯

沁源人走上致富路
沁源县山上有丰富的资源,过去没有很好地利用,如今因地制宜,发挥当地优势,实行以农为主、各业并举的方针,山区经济开始搞活了。
本报通讯员 陈茂盛 王金水 本报记者 陈满正
山西省沁源县是老解放区。近三年来,农业连续丰收,社队企业兴旺,林业、大牲畜、羊群发展较快。1981年全县人均分配152元,比1978年的63元翻了一番多。
沁源山上有“绿”(树木)的,地下有“黑”(煤炭)的,坡上有“活”(牛羊)的,资源极为丰富。但是长期以来,“左”的思想禁锢着人们的头脑,两眼死盯在仅占全县总面积7.7%的30万亩耕地上,资源没有很好利用,“捧着金饭碗要饭吃”。据沁源县志记载:沁源食品以米、莜麦、玉蜀黍为大宗,宿麦、高粱、扁豆次之……这些作物多属耐旱、抗寒作物,适应当地生长。但以往在瞎指挥下,盲目扩种需水肥大又日照时间长的小麦、玉米等作物,在高寒山区造成减产或绝收。在总结经验中,这个县因地制宜地调整了作物布局。在山区和高寒山区,全部取消或部分缩小了小麦、玉米的面积,恢复和发展了山药蛋、莜麦等抗旱、抗寒作物;同时发展了林业、牧业以及工副业。通过几年的实践,逐渐形成了最能发挥效益的“3421”经济结构(农业占30%、工副业占40%、林业占20%、牧业占10%),靠发展多种经营致富。
沁源县三十多年来,植树造林40多万亩,现有森林201万亩,其中国有林95万亩,社队林106万亩。社员自有树每人平均40多株。全县森林加草坡,覆盖率达70%以上。发展林业是这个县的优势。为了加强木材的经营管理,县里成立了木材经销公司,变产销脱节为产供销“一条龙”。既管木材经销,又管木材生产;既搞木材经营,又搞小材小料加工经销。农民称赞这个公司说:“可管用咧!”采伐队进山,得有县林业局批准,定点定树采伐。这种体制效果明显:几把斧头砍变成了一把斧头砍,多种经销渠道变成了一种经销渠道,有效地加强了对林业的经营管理。过去枝丫、小材都扔了,现在加强了利用。全县办起小材小料加工厂44座,从灶火中抢出小木料,加工成包装箱、纤维板等。还开办了松香厂,建立木耳生产基地10个,栽各种果树164万株,建立百亩果园26个。由于发展木材的综合利用和多种经营,增加了社员收入。1976年全县林业收入124万元,去年猛增到385万元。群众说,这叫绿色“银行”。
采煤炼焦也是沁源人民的经济支柱。近年来,省里拿出92万元支援社队小煤窑的改造和建设,全县社队煤矿从1978年的10座发展到现在的47座。沁源煤大部是烟煤。近年来,他们把产的烟煤炼成焦煤,售往全省和河南等地,受到用户欢迎。光小煤窑一项,年收入已由1978年的505万元增加到847万元。
全县22个公社,13个公社属于土壤瘠薄的高寒山区,无霜期仅百天左右,不宜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作物,但生产山药蛋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现在,山药蛋的种植面积由1978年的2万多亩,扩大到今年的5万亩。这13个公社的山药蛋的总产量,已由1978年的872万斤,提高到去年的1,000 多万斤。有人也许要问:群众一天吃三顿山药蛋行吗?不,他们吃的多是细粮。去年全县山药蛋丰收,周围三省四市38个县都用汽车拉着白面、大米来兑换山药蛋。很多社员靠种山药蛋致富,盖了新房,买了高档商品,生活有了很大变化。社员用两首顺口溜,概括了这种变化。过去是:早上两颗山药蛋,晚上两颗山药蛋,中午还是两瓣瓣(指山药蛋)。如今不少农民是:早上两个蛋(鸡蛋),中午吃白面,晚上二两半(酒),生活大改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