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依靠社会力量做好青少年科技工作 宜昌建立青少年科技活动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26
第3版()
专栏:

依靠社会力量做好青少年科技工作
宜昌建立青少年科技活动网
本报讯 湖北省宜昌市组织青少年科技活动网,引导在校学生学科学、讲文明,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教师的欢迎。
宜昌市现有青少年8万多人,占全市人口的四分之一。全国科技大会以后,宜昌市委宣传部、科协、团市委、妇联、体委、教育局(总工会、文化局后参加)等部门成立了宜昌市科技领导小组,负责制订全市青少年科技活动计划,协调各部门工作的少年科技工作。1980年4月以来,全市又陆续建立了宜昌市青少年科协和航空模型、船舰模型、无线电工程、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生物实验、数学等9个专业分会。全市44所中小学中有40所学校建立了科技领导小组、17所学校建立了科协组织,在学校年级中建立了193个学科兴趣小组,改变了过去全市无统一青少年科技活动领导机构,各部门意见难统一的状况。市科协每年拨出专款用于青少年科技活动,各校将开展科技活动的经费、器材纳入教学计划。各校还开辟活动室、建立植物园、气象站等科技活动场地7,700多平方米,全市用于青少年科技活动经费达3万多元。
现在,宜昌市中、小学聘请校内外科技辅导员近300人,他们中有多年从事教学的理化教师;有工厂、科研部门的工程师、技术员;有热心培养科技幼苗的各级领导和团队干部。宜昌船厂技术员张福鸣担任宜昌市九中科技辅导员后,把两个孩子和家务事都交给爱人管起来,节假日都到学校和同学们一道探讨科技知识,制作科技作品。在他的辅导下,这个学校被评为湖北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
三年来,各校组织科普活动,举办科普讲座,编印各种科普小报,放映科教电影、幻灯,举办科普宣传橱窗、专栏,制作科技作品。有21篇科普小论文被省、市、校专业刊物采用,33件科技作品在全国和湖北省科技作品展览会上展出并获奖。两件小发明作品被选送参加全国青少年科学创造发明竞赛展览。“电子排布规律说明仪”、“数学演算译码器”、“化学元素周期大楼”等科技作品已用于直观教学或电化教学。宜昌二中科协制作的“电磁打点计时器”,为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提供了条件,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二等奖,经教育部批准投入批量生产并已畅销全国。
宜昌市依靠全社会做好青少年科技工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有明显的好处:
第一,促进青少年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宜昌市中山路小学科协物侯观测组成立三年来,以著名植物学家竺可桢为榜样,无论风雨寒暑节假日,每天坚持到现场对30多种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和物侯进行观测,精心制作了100多件动、植物标本,记载了6本物侯观测日记,在华中农学院等部门召开的专业学术会上介绍了经验。11岁的女学生张陵撰写的《物侯观测使我们认识了大自然》论文,最近被选送参加1982年全国青少年科学讨论会。
第二,科技团体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运用各种不同形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利于青少年智力的发展和培养动手能力。宜昌市九中物理教师赵家俭在讲授物理课时,发现教材对“物体碰撞”和“同向平行力合成”叙述不够明确,缺乏论证。他把这两个问题交给高一(一)班物理学科兴趣小组。向俊和周惠君同学认真阅读了有关大学物理书籍,反复进行实验,写出了《与碰撞有关的问题》、《对同向平行力合成法则》两篇论文,解决了物理课中的难题,丰富了课堂知识。这两篇论文在湖北省科技作品展览中也受到了好评。
第三,科技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使教育质量得到不断提高。学生们在参加科技活动中既获得了知识,学到了技能,又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促进了课堂教学。宜昌市三中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开展最好的初二(一)班,今年期中考试,全班50多名学生7门功课平均都达到90分以上。
何 林 肖 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