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坚持勤工俭学 培育一代新人——喜看全国中小学勤工俭学成果展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26
第3版()
专栏:

坚持勤工俭学 培育一代新人
——喜看全国中小学勤工俭学成果展览
在北京举办的全国中小学勤工俭学成果展览会,已经胜利闭幕。勤工俭学是党的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这次展览,全国各地前来参观的达4.5万人次,参观后人们普遍认为:中小学勤工俭学的方向正确,前景广阔,应当坚持。
从展览会上看,最突出的成果是,许多省市城乡中小学通过勤工俭学促进了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使学生德智体得到了全面发展。
当人们来到“上海馆”时,一朵朵一枝枝色泽艳丽、造型别致的鲜花,吸引着许多观众。这真的是鲜花吗?讲解员热情地向我们介绍说,这是涤纶假花,是上海市广灵路二小学生用灵巧的双手经过若干道工序制成的。生产“涤纶花”,尽管平均每个学生每两节劳动课只有几分钱的产值,利润很微小,但这种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的活动,却能使学生从小接受劳动教育,培养劳动习惯和耐心细致的作风。
天津馆展出了红领巾纽扣厂出产的有机玻璃包镶扣、金属纽扣,它们组成了各种图案,光彩夺目。这个厂是五校联办的,每周可容纳五校2,000多名师生参加劳动,能生产50多个品种100多个花色的金属纽扣和有机玻璃包镶扣,产品除供应国内市场外,已随服装、鞋帽出口到47个国家和地区。学校运用校办工厂,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低年级学生加、减、乘、除运算,往往从摆扣子的活动中取得感性认识;高年级学生学数学求积部分,老师就让学生计算下脚料的面积。他们还利用生产上的知识编写了数学、语文、常识等课程的补充材料。在劳动中学生锻炼了思想,开阔了知识领域。
开展勤工俭学不仅培养了一代新人,而且创造了财富,使学校增加了经济收入,改善了办学条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广西馆的同志介绍,近几年来,灵山县在搞好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办有小果场、小茶场、小林场369个,还办了饲养场和小工厂。1980年和1981年两年全县勤工俭学纯收入68万多元,除用于扩大再生产外,还修建校舍,购买教学设备,解决师生福利和民办教师补贴,共开支309,000多元,大大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河北馆里,首先吸引大家的是各种教学仪器的产品。全省30个校办工厂专门生产教学仪器,1978年到1981年生产仪器150种,共计185万件,其中平抛分解仪、冲击摆实验器等14种产品,填补了我国教学仪器的空白。还有9种产品,在全国质量检查中,被评为第一、二、三名。这省的三河县,12年来用勤工俭学收入扩建和改造校舍9,000多间,添置桌凳23,000多套,购置图书15万册,装备教学仪器和文体器材2万件。全县中小学一律免收学杂费,部分学校免收学生的文具费,减轻了群众负担,普及了小学教育。
吉林省1979年到1981年校办工厂每年平均总产值达一亿四千万元以上,工农副业总收入每年平均保持在6,000万元以上,相当于国家拨教育经费的三分之一左右。近三年,用勤工俭学收入的一亿零三百多万元,补充了办学经费,改善了办学条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如何加快中等教育结构的改革,是当前大家极为关心的一个问题。这次展览使我们看到,勤工俭学也为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有些省市自治区已开始把勤工俭学和教育结构改革结合起来:勤工俭学搞得好的学校办职业班,为学生提供了生产基地和部分办学资金,职业班学生结合教学参加劳动,参加生产,又为这些学校开辟了勤工俭学的新途径。
据山东馆介绍,近三年来青岛市职业教育有了较快的发展,现在市区有32所中学办起了职业高中班99个,设烹饪、服装、电器等36个专业,在校学生4,628人,占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总数的33.7%。该市教育部门自办的55个职业班中,有24个班是与校办工厂生产相结合的,是根据校办工厂生产项目开设专业的。如青岛23中校办工厂生产扬声器,他们就办了一个电声职业班。青岛15中用校办工厂资金建立了一个可容纳200多人就餐的烹饪实习部,学生在实习部中边学习,边实习,经过一年的时间,已将原来投资收回,每月还向学校提供3,000多元的利润,又促进了校办工厂的发展。
江苏馆的同志告诉人们,苏州市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已取得良好的成果。去年全市初中毕业生升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比例,已从1979年的38∶1提高到2∶1。由普通中学改办的职业中学的校办工厂,正在向与实习工厂合一的方向发展。例如,由23中改办的丝绸职业中学,校办工厂已建立了准备、织造和金工三个车间,不仅解决了学生实习问题,还生产了产品,创造了财富。由苏州市29中改办的旅游职业中学,办起了餐厅和招待所,学生有了实习场所,职业技能进步很快,烹饪班第一期毕业生,各单位争着要。
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是许多地区开展勤工俭学的又一个显著的特点。
我们来到了新疆馆,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串串碧绿透明的无核葡萄,硕大蜜甜的哈密瓜、富有民族色彩的地毯,令人目不暇接。这些都是校办工厂、校办农场因地制宜生产的产品。
四川馆介绍,他们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大力提倡小种植、小饲养、小采集、小作坊、小药园、小果园、小鱼塘、小林场、小编织、小工厂等“十小”活动,各校根据自己的条件,在“小”字上做文章,使勤工俭学活动做到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促进了勤工俭学活动的开展。这里介绍了成都市东南里学校“红孩子饲养场”的产品,有乌骨鸡,日本的长耳大兔,以及“九斤黄”产的蛋。二十五年来,这个小饲养场培养了小饲养员1,200多人,小兽医500多人,曾多次荣获省、市中小学勤工俭学先进单位和少年科技成果奖。
内蒙古馆最引人注目的是哲盟科左后旗满斗中学造林千亩的模型。二十多年来这个学校的师生坚持在沙丘上植树造林,成活率超过一千亩,不仅为国家创造了财富,培养了人才,而且有效地改变了学校周围的自然条件。过去每当大风刮来,校园立刻沙土飞扬,甚至昏暗得连黑板上的字也看不清。而现在校园绿树环绕,郁郁葱葱,令人心旷神怡。 1981年再次受到林业部和共青团中央的表彰,荣获“青少年绿化祖国突击队”的称号。
本报记者 魏玉凤(附图片)
广西柳州市屏山小学办了墨水厂,生产高级墨水。这是学生们在包装墨水。  周家国 廖明忠摄
天津市第五十七中学的学生在校办工厂检验自己生产的电熨斗。 天津市五十七中学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