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敌对冀中“扫荡”与冀中战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27
第3版()
专栏:

敌对冀中“扫荡”与冀中战局
程子华
编者按:这篇文章原载1942年8月4日的《晋察冀日报》,这里刊登的是该文的摘要。冀中军民不但粉碎了日本侵略者这次“扫荡”,并且继续坚持了根据地,直至把日本侵略者全部驱逐出根据地。这篇文章可以帮助我们的读者、特别是青年同志了解当年日本法西斯残酷“扫荡”和我军民英勇反击的史实。用中国人民大量鲜血写成的历史,是不容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用“进入”之类的谎言所篡改的。
一、对敌“扫荡”冀中的认识
此次敌寇对冀中“扫荡”,是在新的困难条件下进行的。
日寇陷于侵略战争中长期的消耗,物资奇穷,百孔千疮,固已窘状毕露。南洋作战暂时胜利,似可解决其经济的困难;可是,由于日寇技术上的困难,南洋熟练工人的缺乏,以及英、美焦土抗战办法的实施,使日寇很难开发和利用南洋资源,以挽救目前经济上的基本困难,反而消耗奇重,收获微小,得不偿失。结果,物资来源益形短绌,经济困难愈益加深。而侵略战争不仅未能结束,反而继续扩大,还要作更多的消耗。正因如此,日寇在华北的经济掠夺就不得不变本加厉,不得不严重提出“确保华北”作为其支持“大东亚圣战”的“后方兵占基地”的口号。
敌寇确保华北,须先确保冀中。这不仅因为冀中平原沃野千里,物产丰富,人口众多,乃华北主要产棉区与产粮地,正如敌华北报道部长于5月13日阐明冀中作战之目的时称:“日军乃欲由于持久之作战与彻底肃清作战,行将使其一举完成为治安地区者……尤其因该地区乃华北之棉产地区,乃华北最有望之可耕地区,确信不久之将来,必能成为一大棉产地,而在‘大东亚共荣圈’内占一重要之地位。”而且因为冀中乃边区的平原堡垒,在与边区基本地区山岳地带互相配合上有莫大意义”。
日寇此次对冀中空前的严重“扫荡”,还由于冀中对日寇威胁之重大。
五年来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存在与巩固,严重威胁着敌寇的心脏——平、津、保、石,及其军事命脉——平汉、北宁、津浦、德石等四大基线,致敌寇未尝一日得以安全。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冀中我军更先后攻安平、深县、大城、文安、新镇、博野、蠡县、交河等十余个县城,以及泊镇、大营、石佛等重要市镇,予敌重创,使敌寇深感惶恐,敌华北派遣军作战主任在广播谈话中对此次“扫荡”冀中作战亦痛感困难重重,他说:“惟冀中地区为平原,如以大兵团攻击不难将之覆灭。然彼等如何确保此等地区?第一是完全人的组织,军与农民混成一片,组织极为坚强。第二,将一望千里之冀中平原由农地变为阵地,因之成为最大苦心者,即为交通问题。彼等为令我军行动困难,将主要道路破坏,不仅使我军不能发挥能力,彼等且以交通壕互相联络,其中且可通行车马,又在村落间有长一千米突至三千米突之地下道,无论何处都可通行。彼等之军事、政治、经济互相间都有完善之组织,战阵地带可依此等组织长时间对抗日军攻击。……此实难以必胜之困难战斗。……”敌寇5月12日北平广播中也同样痛陈:“此次冀中作战,与从来华北各地之作战不同,因其不仅为摧毁‘共匪’实力,且在推进建设之诸般施策,具有重要之意义与特色。因此等地域与其他之‘匪区’比较,政治工作已达最高度之阶段,故我方亦应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诸方面举究其对策”。因此,日寇“扫荡”冀中之三大施策——土地问题、金融工作、思想工作同时并进,以达到确保冀中的梦想。它并采用了五年来“扫荡”华北的经验,特别是近一年来对晋东南和北岳区“扫荡”的经验,进行了长期的准备,使用了四万以上的兵力,表现了前所未有的毒辣和阴险。
二、如何“扫荡”与“清剿”
1、在“扫荡”上
敌此次“扫荡”冀中,曾作了长时期的准备与周密的计划。在今年三、四月间就已集中一部兵力向我九分区连续“扫荡”,并在任(邱)河(间)大(城)地区实行一次“扫荡”,企图压缩我某些主力于滹沱河以南,以便在“扫荡”中予以合击而歼灭之。
在任邱、河间、大城“扫荡”以后,于5月1日开始,敌人先以万余人兵力在滹沱河以北潴龙河以南地区河间、肃宁、蠡县一带进行了十天的“扫荡”“清剿”,企图继续压迫我机关部队到滹沱河以南。9、10日这两天,敌先在滹沱河至滏阳河与沧石至石德路的所有村庄完全驻兵,在村与村间白天以骑兵,车子队,晚间点火实行巡逻,并沿滏阳河分段闸,积水没顶,形成一个严密的封锁圈,严防我军突围。至11日,敌便分路进兵,向我合围,先使深县、安平以西我军驱逐至深、安以东。同时敌亦大举“扫荡”深南,逼迫我该地部队转至沧石路北,配合渡过滹沱河滏阳河之敌,齐向深县、饶阳、武强、献县之间步步压缩,始则合围,继以“清剿”,幻想消灭我在该地之部队。
在中心区“扫荡”后,接着又转至外线进行奔袭合击,在中心区则留下某些机动部队,占据主要据点,故意设置某些较大空隙为“诱导圈”,以诱引我军入内,即行突然合击,继而到处建立据点,纵横搜索,分股“清剿”。此外,对我交通沟及地道尽力平毁,在其据点之间则增修堡垒增修公路,而在县与县间和比较大块的地区之间又新挖封锁沟。
此次敌人“扫荡”企图至为毒辣,“扫荡”手段至为险恶,但在我八路军游击队和民兵协力以及与各方面配合打击之下,经两月苦战后,到6月底,各路敌兵终于纷纷撤退,大“扫荡”于以结束。
2、在“清剿”时敌寇的阴谋与残暴
(一)敌寇为了分离我军民,使分散在地方的人员不能在群众中隐蔽,提出“光打八路军,不打老百姓”,“在野外的是八路军、在村里的是老百姓”,使部队人员由民众中分化出来,暴露出来,以便在野地实行搜捕。
(二)每到一村,提出“参加集会的是老百姓,藏在家里的是八路军”,即集合全体村民按男女老少分别站队,随便捉出个别的人民讯问有无八路军,谁是抗日干部,如答“无”或“不知道”,即用冷水灌满肚腹,再加压挤,水从口中流出,然后再行灌入,至死为止;或者以刺刀穿入腹中,挑出肠胃心肺,以一儆百。即当场恐吓:“你村八路军人员,我都知道,如果不说,待指名提出时则凡站在八路人员旁边者一律处死,那时悔之晚矣。”使靠近部队人员与干部旁边的胆小者逐渐走开,敌逐察出我军人员而捕捉之。
(三)将儿童挑出,叫认我军人员,不说即打,逼出口供。
(四)捉捕地方干部,除采用上述办法外,还采取集中各村儿童上学的办法,以糖果和玩具诱其说出村干部姓名,或用特务调查妥当,然后指名要人。
(五)籍口“凡藏有八路军的东西均得缴出”,向群众勒索,并以残杀、毒打、灌冷水等方法实现之。群众为免于难,将棉被、衣服甚至布片悉充数缴出,而敌寇犹未满足,大挖人民的祖坟与房屋,以搜劫东西。
(六)寇兵还乘开会集合的机会,大批捉捕青年壮丁。强奸妇女,只要姑娘,不要媳妇,十二、三岁的小女孩子有不少的亦竟被淫污。
三、我之胜利与损失
在整个“扫荡”过程所进行的战斗中,首先看到敌之战斗力削弱多了,士兵作战情绪低落多了;而我军在两月的奋战中却表现了无比的英勇和善战。5月10日沧石路南护驾池战斗,我某部以一个营稍多的兵力与四、五千敌兵,飞机五架,装甲车坦克车九辆顽抗竟日,重挫敌寇,当晚我军全部突围,只死伤40余人,而敌人则伤亡400余。在无极东北赵户,我某团以一个连抗拒敌伪500之众,卒坚持到夜晚,终于胜利突围,此次战斗中,敌伤亡220余,我伤亡18人。5月13日无极东北10里的小吕王村战斗中,我某团以3个连伏击无极出动“扫荡”之敌,当日9时20分,敌骑兵250余,步兵250余全部进入我伏击圈,当即遭我迎头痛击,战斗40分钟,我主动撤出,敌伤亡220余,损失战马90余匹,我无一伤亡,敌正定道尹在此次战斗中被击毙,敌加岛大队长负伤,中队长阵亡,并伤亡伪县长8人,阻止了敌在赵户、小陈、南流等村建立据点的企图。5月29日无极西北12里的李贵子战斗中,敌500余,伪百余,附大炮4门,迫击炮1门,坦克车3辆,掷弹筒8个,于上午11时开始向我驻地进攻,我某团一个连顽强抗敌,血战至夜晚9时撤出战斗。此次战斗敌伤亡280余,我伤亡32人。6月9日,宋庄战斗中,敌板本旅团最精锐的两个卫队共300余,向我军驻地合围。我军3个连配合××县一个游击队,以及游击小组据守村落,顽抗敌寇,敌板本旅团长当即被我击毙。当日下午1时至5时,敌从安国、定县、保定、无极、深泽、旧城、安平陆续增援到1,800余人,大炮4门,重机枪7挺,轻机枪80挺以上,掷弹筒40个以上,并曾施放烈性毒瓦斯,向我猛烈围攻。我军沉着奋战,愈战愈勇,血战16个钟头,击退敌兵38次冲锋,伤亡敌上板联队长及部下官兵900余,如与伪军共计,不下1,200余,我只伤亡75人。无极北之东西南北侯和东西赵户等村,挖有地道,我某团以一个连配合××县区游击队及民兵坚持一个月之久,粉碎了敌人二、三百人至700人多次之进攻,杀伤敌约四、五百人(或者还多些)。另一部队的3个连在新镇东南与优势敌人战斗一次,毙伤敌人200名。××团几次进入藁无封锁沟内活动,把治安军16团消灭殆尽。
此次反“扫荡”中,我们指战员在战斗中表现了英勇、坚决、无比的顽强,他们以简单落后而又缺乏弹药的武器,重创现代化装备的法西斯武装,使绝对优势的敌人精疲力竭,为五年抗战史中所罕见。我们光荣殉国的干部和战士,有的是在无比英勇的战斗中壮烈牺牲,有的是在和敌人拚到最后,在最危急的情况下毅然自杀,有的部队是战到弹尽继以白刃,直到流尽热血,全体牺牲,有的部队是屡被冲散,屡次集合,自动选出干部与敌战斗。军区宣传部长张仁槐同志于深南突围时,在英勇冲杀中牺牲。八分区司令员常德善同志在敌人穷追下,负重伤后自杀,敌割去其头,惨不忍言。政治委员王远音同志,两次负伤后以体力不支而自杀。其他如三十团政委汪伟同志等均在最危急时自杀,为党与民族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四、今后坚持冀中平原游击战争问题
我们冀中是英雄豪杰慷慨悲歌之士辈出的燕赵古地,有过反抗帝国主义八国联军的英勇斗争历史,有了五年来残酷斗争的丰富经验,有了五年来高度发展的群众抗日运动,有了民生改善和民主进步的生活,有了军民团结一致的坚强组织力量。共产党与广大人民的联系是血肉不可分的,冀中区是在八路军与冀中全体人民无数次战斗中巩固起来的,冀中人民万不容敌寇奴役、宰割甘心作异族马牛。过去冀中人民的负担,每年每一富力为六、七元,而在敌二十余天“扫荡”中,每一富力已达二、三十元。在“扫荡”前的物价,1只鸡1元左右,1斤猪肉亦1元左右,而在“扫荡”后物价飞涨,1只鸡卖到八、九元,1斤猪肉卖到3元多,加以敌人挖沟修道,割毁庄稼果树,以及烧杀破坏无情勒索等等,重大威胁了冀中人民的生存,冀中人民将何以忍受?于是各村群众有句话说:“坚持一天,少拿一千。”这就是冀中人民不能被日寇顺利统治下去的明证。
在此次严重“扫荡”下,敌寇虽然为了捕捉我军人员曾对群众残杀镇压,施尽毒手,然而群众对于八路军始终维护。各村老百姓日夜准备好饭好菜,宰杀猪鸡,以备转移的部队和个别人员路过时充饥,并指导转移方向与路线,免遭敌人暗算。对于在野外与敌周旋的军队人员,老百姓设法送饭给他们。我军看到老百姓把小鸡与小猪杀掉,等候我军来吃,便向老百姓解释不要杀,并劝他们自己吃;他们却说:“叫八路军吃了我们心里安慰了,不然就会被鬼子吃掉”。
大“扫荡”结果,敌寇给了冀中人民以重压,然而绝不能摧毁了冀中人民坚强的抗战决心与信心,绝不能折磨了广大人民的战斗意志,不管敌寇如何阴险恶毒也绝不能分化冀中军民的巩固团结,这也正是我们粉碎敌人“扫荡”的实际条件,也是坚持今后冀中平原游击战争的深厚基础。大“扫荡”后,根据地虽然起了很大变化,然而我们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条件仍然充分具备着,冀中军民坚持游击战争的信心仍然是顽强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