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阅读
  • 0回复

要全面评价机械企业的经济效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27
第5版()
专栏:

要全面评价机械企业的经济效益
孙效良
提高经济效益是发展国民经济的核心问题,是考虑一切经济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个方针是明确的。但是,如何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要从各个方面具体分析。
有个单位引进了一项汽车化油器的新技术,可使综合耗油量降低10%左右。以年产10万辆新汽车计算,每年可节油4万吨,约合人民币两千万元。如果现有的国产汽车全部换上新化油器,一年可节油70万吨,约合人民币3.5亿元。此外,还能大大减少空气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但是,这种新化油器比老式化油器结构复杂,加工精度要求高,生产成本要相应增加50%左右。在价格不能提高的情况下,必然影响生产企业的利润。如果简单地以利润作为标准看这项新技术,经济效益是降低的。这就是说,国家节了油,用户省了钱,社会减少了污染,但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却降低了。
从这件事情中可以看出什么问题呢?它告诉我们,不能用片面的观点、而要用全面的观点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机械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技术装备的,这种地位和作用决定了,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给用户提供适用、先进的技术装备,为提高整个社会生产的经济效益服务。因此,评价机械企业经济效益好不好,不能简单化,至少要考虑三个方面。第一,不仅要看本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更要看对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作用大小。第二,不仅要看当前的经济效益,更要看长远的经济效益。有时,为了发展新产品,就是当前的利润受到一些影响也应当干。第三,不仅要看成本、利润等货币形态的经济效益,也要看是否有利于社会公益。消除污染、改善环境等方面的投资,往往不能增加利润,但却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全体职工和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当然,理想的状态是各个方面效益的统一。但实际上它们之间往往是不相一致,这就要求建立一个正确的评价准则。对于机械企业来说,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有矛盾时,要把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当前经济效益与长远经济效益有矛盾时,应当两者兼顾。
这些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准则,从道理上说是容易统一思想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反其道而行之。例如,有些领导机关、领导同志,一看到有些企业利润减少了就批评、指责,而不去认真分析一下,是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而减少了利润,还是为了提高社会经济效益而牺牲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再如,有些利润率高的产品,即使社会不需要,仓库大量积压,却可以拿到贷款;而有些对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大有好处,但不增加本企业利润的事情,却得不到支持。诸如此类的事情,如果任其存在发展,对提高整个社会生产的经济效益是十分不利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