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阅读
  • 0回复

寓意深刻的《朱小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29
第5版()
专栏:

最近,文化部举办的全国儿童剧观摩演出(北方片)在长春闭幕。为了庆祝党的十二大胜利召开,文化部特选出六个优秀剧目来京演出。现作简要介绍如下。 ——编者
寓意深刻的《朱小彬》
李庆成
山西省话剧团创作、演出的儿童话剧《朱小彬》,以其颇为深刻的寓意和鲜明的儿童特色,赢得了广大观众的热烈称赞。
该剧通过剧中人冯、沙两位老师截然不同的教育方法,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如何教育孩子,才能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接班人这样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从剧中看到,朱小彬从小失去母亲,家务劳动繁重,再加贪玩好斗,以致功课很差。沙老师认为,这样的学生不值得花费精力帮助教育,因而对其态度粗暴。而对陆玫这种只是分数高的“尖子生”,却过分偏爱,甚至对她那图虚荣、说假话的毛病,也百般袒护;冯老师则不然,他有慈母般的心肠,有对党的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他认为朱小彬虽然功课差,但品德和智慧并不差,而且还有热爱劳动和喜爱绘画等优点。所以,他毅然决定做朱小彬的班主任,并和老画家、校外辅导员孟爷爷及同学们一起帮助朱小彬进步。而陆玫,虽然不是他班里的学生,他也同样给予热心的帮助和教育。这出戏,冯凯老师的形象塑造得成功。剧作通过冯凯之口深刻而有力地告诫人们:“学习不好是差等生,品德不好同样是差等生!”这对当前某些学校只注重分数而忽视品德教育的不良倾向是个有力的触动。
这出戏在艺术上也是比较成功的。全剧以名画“母爱”的失而复得和朱小彬不断描绘表达对母爱追求之情的图画贯穿始终,结构严谨,戏剧冲突明晰而强烈。朱小彬、朱小兰、李小菲、孟丽、陆玫等几个孩子的形象,颇具儿童情趣而且个性鲜明,演员的表演朴实、自然、充满生活气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附图片)
话剧《朱小彬》剧照 克 文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