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黄淮海盐碱地宜于综合治理 李庄公社试验三年粮棉大幅度增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9-04
第4版()
专栏:

黄淮海盐碱地宜于综合治理
李庄公社试验三年粮棉大幅度增长
本报讯 记者陈满正报道:中国农业科学院治理黄淮海盐碱地的试验区——河南商丘县李庄公社,从1978年起,综合治理盐碱地,苦干三个冬春,生产面貌大变。1979年至1981年,全社粮棉连续三年大幅度增产,社员收入成倍增加。多年吃返销粮、靠生活救济款的李庄,在1981年终于变成了商丘县交售粮棉最多的一个公社。
1978年冬天开始,在中国农科院帮助下,先在这个公社的三个大队一万多亩盐碱地上进行治理试验,采取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法。1978年冬和1979年春,社员高质量地完成了三个大队中心试验区的排灌工程和全社的骨干工程。1979年比1978年多降雨313毫米,但由于进行了综合治理,中心试验区1万多亩庄稼,只有千亩受灾,增产19.6万斤。这一事实,使社员信服了科学治理的作用。各大队纷纷要求公社帮他们制定规划,有的队学着中心试验区的做法自己干了起来。试验区起到了示范推广的作用。
经过三年建设,全社开挖排灌渠道55条,共长100华里,修建桥闸57座,修机耕路30条,植树20万株,压条2万多穴,新打机井24眼,发展了棉花,扩种了绿肥,提高了地力和抗灾能力。现在,走进李庄,人们看到的是:路成线,树成行,沟渠纵横,深中浅沟结合,排灌有序。地下水位已从距地面一米左右,降到三米左右,部分碱地达到治理标准(含碱0.3%以下),2,500亩碱地已改造成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丰产田。粮食总产1979年是2,231万斤,1981年达到2,414万斤,两年增长14%;棉花从18.27万斤提高到124万斤,两年增长10倍多。不少地块亩产出现粮超千斤、皮棉过双百的高产纪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