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皖北积极准备治淮 淮河水利总局加紧进行测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10-17
第2版()
专栏:

  皖北积极准备治淮
淮河水利总局加紧进行测量
【本报讯】记者林洪报道:皖北严重水灾发生后,毛主席对长期遭受水灾痛苦的皖北人民十分关怀,曾指示根治淮河。指示下达后,皖北全体党、政、军干部和两千万人民,极为兴奋,决心为完成这一富有历史意义的伟大工程而努力。皖北行署和淮河水利工程总局,并已积极进行各项准备工作。当毛主席的指示传到受灾最重的阜阳和宿县两专区后,群众和干部都认为有办法有希望了,对于扭转群众和干部因长期遭受灾害所产生的悲观失望情绪起了很大的作用,生产和工作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许多干部说:毛主席指示要把淮河治好,虽然这是件十分艰巨的工作,但在中央人民政府和华东军政委员会的正确指导下,我们有信心有力量胜利完成这一光荣任务。群众反映说:淮河不治好,我们这里年年都要受灾;今天毛主席指示治好淮河,这是在打救我们这里的老百姓,有的更带着十分痛苦和感激的表情说:国民党不要老百姓,用洪水来残害我们;要不是共产党和毛主席,我们不是早被洪水冲走了,就早饿死了!
当记者在南京淮河水利工程总局,会见几位从事治淮十几年的水利专家时,他们那种兴奋的心情,难以形容。王祖烈是现在淮河水利工程总局测量处处长,民国二十二年在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淮河水利工程总局工作,他十分感慨地说:国民党治淮十几年,直到解放前,我们这里连一张完整的淮河流域的地形图和水文图都没有。当我问到这一次的治淮工程时,王处长说:解放以来,人民政府已经花了很多钱,动员了许多人力,从事治淮工作;但因时间太短,战争尚未结束,国家财政还很困难,当然不可能很快把这一块溃烂已久的疮疤医治好。今天毛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鉴于淮河问题的严重,下决心把它治好。我们水利工作人员,感到非常愉快、兴奋,完全拥护。多少年来,我们愿意为人民作一点有益的事,今天才算达到愿望。虽然,过去治淮的基本工作很差,不免会碰到许多困难,但我们愿意尽一切力量,保证实现毛主席给我们的光荣任务!
吴溢、戴祁、孙寿培等,都是从事水利工作多年的专家,我和他们谈话时,他们都表示了同样的愿望。
为了争取治淮工程早日动工,使沿淮几百万灾民通过以工代赈解决生活问题,皖北行署和淮河水利工程总局,在八月中旬即积极进行各项准备工作。皖北行署在当时即组成生产救灾临时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生产救灾和治河两大工作。指挥部下暂设秘书、政治、生救、财粮供应、工程和卫生六处。
在几个月之内,动员几百万民工,在几百里长的淮河线上,展开治河工作,是一件十分艰巨、复杂的组织工作,特别是粮食、柴、草的供应,更为繁重。皖北生产救灾区时指挥部成立后,即着手调配干部,充实组织机构,和赶制本部门的工作计划。财粮供应处并已派人前往适当地点建立仓库和转运站,指示滁县、六安和宿县专区,开始组织柴草的斫伐、收购和运输。
淮河水利工程总局为了能在九月底作出今冬明春淮河工赈工程的详细计划,八月中旬曾陆续派出茨河、濉河、南泯河及赵王河和蒙河四个测量队。据测量队的报告所说,参加测量工作的技术人员,在当时河水未退,道路泥泞和障碍物甚多等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仍然想尽各种方法,继续进行测量。洼地水淹,不能工作,就改在岗边进行。有的测量人员甚至涉水踏泥,仍然坚持工作,有因冒雨进行测量,经常出入水中和长时间在潮湿地面工作而得病的。此种不避艰难,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值得表扬。
该局工程、规划和测量三处的负责人和我谈话时,都提到现在最感困难的是技术人员,特别是高级技术人员的缺乏。除中上级技术人员,请中央和华东设法抽调外,该局准备与皖北行署共同招收大中学毕业的学生和失业的知识分子,训练一批新的技术干部。(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