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皖北人民的喜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10-17
第2版()
专栏:

  皖北人民的喜悦
本报记者 林洪
(一)多年的愿望实现了
皖北沿淮地区千百万人民,许多年来有一个最迫切的要求,就是能够早日把淮河治好。在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漫长岁月里,人们的心里虽然埋藏着这样一个共同的善良愿望,但是,残酷的现实却早已告诉他们:这不过是一个过高的奢望而已。从来也没有一个人敢于想像,能够有这样的一天,淮河的洪水平静地流过两岸肥美的良田,而不致于泛滥成灾。今天,也只有在今天,在人民当家作主人的时代,这一合理的要求,才得到了实现的机会。当毛主席根治淮河的指示传遍了淮河流域的每一个村庄的时候,千百万人民立刻感到了衷心的喜悦,一致感谢毛主席,感谢中央人民政府对他们的关怀。
(二)国民党与治淮工程
在南京、蚌埠和合肥,我先后会见了许多位多年从事治淮的水利专家,他们对于即将动工的伟大的治淮工程,同样感到愉快和兴奋。早在一九二九年(民国十八年),国民党反动政府就成立了导淮委员会。从表面上看来,像是要为老百姓作一件好事;其实,这不过是蒋介石欺骗人民的勾当。当我和这许多位水利专家见面的时候,我们很自然的就谈起了这一些往事。
陈和甫是现在淮河中上游工程局副局长,从导淮委员会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参加了治淮工作,到今天差不多有二十年的历史。这一次我在蚌埠同他谈起治淮问题时,他十分感慨地说:“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府成立导淮委员会,蒋介石亲自兼任委员长,不但人民受了蒙蔽,就是我们水利工作者,也误认为淮河问题可以得到圆满解决了,兴奋异常,纷纷参加导淮工作。我国已故名水利专家李仪祉是总工程师。第二年就制定了导淮计划。第三年(一九三一)淮河发生了百年未见的大水灾,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无数。我们都认为,那次的大水灾,一定会加速治淮计划的实现。然而,事实不是那样,反动政府对人民的痛苦毫不关心,每年拨下来的钱,还不够导淮委员会的办公费。李仪祉看见国民党没有诚意,非常气愤,很快就离开了。说起来,也真可怜,直到抗战爆发差不多十年的时间,全部导淮工程,只在运河上修了几座有关航运的船闸,而且经费的来源还出自中英庚款。
“其实,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过还不止此,特别令人痛恨的,就是蒋介石在花园口的掘堤,那真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罪大恶极的残暴行为。”谈到这里,陈副局长拿出一张淮河流域的地图,指出黄泛区的范围,说明了淮河水系自黄水夺淮以后败坏的情形。
(三)光明幸福的远景
治淮的消息,对于沿淮的千万人民,确实是一个极大的兴奋和鼓舞。因为,多少年来滚滚的洪水给他们带来的祸害是太大、太深重了。今天能够把淮河治好,不但通过以工代赈可以解决灾民的生活,而且正如许多老乡说的,他们的子子孙孙才能过太平日子。
沫河口是阜阳专区境内淮河与颍河会合的地方,自从一九三八年蒋介石在花园口掘堤黄水夺淮以来,没有一年没有灾荒。人民的穷困真是到了极点。今年,淮河的洪水是那样大,沫河口一带的人民当然又是首当其冲了,水灾发生后,群众普遍悲观失望。有的说:“去年没有饿死,今年也跑不掉。”有的说:“今年八百里的淮堤都破了,政府去年收来的粮食都救济了我们;今年政府又收不到粮食,那里还有这样大的本钱来救治我们!”但是,当一船一船的救济粮,一船一船的晚秋种子,经过沫河口转运到广大灾区的时候,人们的脸上渐渐露出了笑容。特别是听人说,很多种籽还是从东北运来的,许多人有一点惊讶;然而,他们也就立刻想到,毛主席领导的人民国家有着多么巨大的力量啊!不久,阜阳专署派人到沫河口设立治河指挥部,并且向群众说明,毛主席已经指示要把淮河治好,消息马上传开了,无论是老年人和青年人听到,都非常欢喜,纷纷打听几时动工。就这样,原来还残留下的一点悲观失望的阴影,也就很快消失了。原来打算逃荒的,也不逃荒了;更有许多人正准备在河工开始后,在沿河一带作生意,或者正在修补船只,等将来运送粮草。
像沫河口发生的事情,只不过是千百个村庄中的一个例子。灵璧县的灾民听到治河的消息后,许多人立刻修造船只,准备运粮草;五河县盲目逃荒出来的灾民,听说要“打坝子”,纷纷回到家乡;城关区交通街先后逃出九十多人,九月初已自动回去三十多人;五北区逃出两千多人,也已回来一半多。有些老年人根据多少年的经验,还对治淮工程提出了他们的意见。他们向干部说:“光打坝子不行,必须把正阳关和下山口治一治(指疏浚两地附近的河道)。”
在五河县境内,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该县县委书记下乡检查救灾工作,因为临时刮风,船行困难,就住宿在一个村子里。该村的老乡们为了知道一点更多的治河消息,就派人去请他召开一个会,向大家讲一讲打坝子(指修堤)的事。县委书记把毛主席怎样关怀灾民,指示治好淮河的事,向到会的人详细的说明了。老乡们异常兴奋,许多人都说:“这一下有办法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