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看《闺女大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9-12
第5版()
专栏:剧评

看《闺女大了》
吴祖光
最近,天津评剧院来京演出自编新戏《闺女大了》。这个题目起得好。不少人的闺女大了,或者快要大了,因此,对此都会有兴趣。
我去看了戏,剧场效果很不错,经常引起满场欢笑。但是看完戏之后,我事先料想的有点落空。剧中招惹是非的并非闺女而是闺女的妈。这位老太太是个十足的实用主义者,就想把女儿嫁给城里的
“大工人”,女儿当然不愿意;但是还有个二女儿……
戏就这样演下去了,大女儿早就有了对象,是志同道合的农村知识青年,自由恋爱,不同意母亲的安排。二女儿虚荣心不小,是和妈妈一个心眼儿的人,所以只得代替姐姐去和城里来的“大工人”相亲了。父亲不同意她母亲的做法,而他的威信却又不足以制服自己的老伴儿。说媒拉纤的是村里的小寡妇,而她又是个善良的热心人,最后和村里一个老光棍儿配上了对儿。
这么一说,读者也会知道这是一出富有教育意义的热闹戏了。最值得高兴的是满台都是青年演员,最主要的角色、五十岁的母亲也是青年演员扮演的,能唱能做,连踢带打,演得十分出色。又听说剧作者也只有二十九岁,导演也同样年轻,这真是难能可贵。此情此景叫人耳目一新。仅此一端就值得向天津评剧院喝彩。
但是,这个戏也还有不少值得改进的地方。譬如全剧人物的语言都写得十分生动,具有浓烈的地方特色,但是结合每个人物的性格化就觉得还不够准确;唱词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有堆砌和繁琐的感觉,应当在精炼上再下功夫。演员的表演带有显然追求效果的痕迹,过分的夸张冲淡了生活的真实感。扮演农村知识青年的演员一举一动脱不掉传统戏曲程式化的束缚,假如更接近生活的话,我想定会感觉自在得多;同样他的对象大闺女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此外,他俩的服装是不是也更加生活化一些为好?为什么都象穿着刚从成衣店送来的新衣,又刚从理发馆整容出来的模样呢?(倒不是仅仅这一出戏使我有这种感觉)这一对青年男女情意绵绵的唱、念似乎也偏多了一些,和全剧情调有点脱节。还有一个人物,就是身为家长的柳队长,又象有主意,又象没主意;象怕老婆又象不怕老婆,该出头的时候又缩头缩脑;性格太不鲜明,使演员难以掌握。倒是那个“大工人”,一个似正面又似反面的人,这个人物不好写、也不好演,但却演得不错……
这出戏大有潜力可挖,加工细做,必成精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