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中华猕猴桃在新西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9-12
第7版()
专栏:

中华猕猴桃在新西兰
张洁
在新西兰北岛普伦提湾一片宽阔的地带,绿树成荫,花香扑鼻,果木连片,是一望无际的果树林园。驰名遐迩的中华猕猴桃就在这里移植成功并迅速发展。踏上这块富饶美丽的土地,就如置身在迷人的风景画中,感到心旷神怡。作者有幸在这里工作一段时间,学习发展中华猕猴桃的经验,与新西兰朋友合作进行研究项目,真是一件愉快的事。
中华猕猴桃简称猕猴桃,因猕猴喜食而得名。这种果树是一种落叶藤本植物,原产我国长江流域各省,枝叶繁茂,花美芳香,果实可口,是鲜食珍品,也可加工果汁、果酱、果脯。猕猴桃的花蜜腺发达,是理想的果品蜜源,它富含维生素C,还含有维生素D以及多种氨基酸和镁、钾等矿质元素,近年来获得“果中之王”的美誉。据有关资料介绍,猕猴桃能减缓和阻断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形成,对某些疾病也有辅助疗效。这种果树的根、茎可入中药,枝条的浸出液则可作造纸、建筑等的胶用原料,可谓全身都是宝。
二十世纪初,猕猴桃先后被引入英国、法国、美国和苏联等国,主要供植物学研究和庭园观赏,没有发展成为栽培业。
1906年,猕猴桃被引入新西兰,当时只是少数园艺家们的爱好。后来,一位名叫杰姆·麦克洛林的新西兰人种了一公顷品名为“勃鲁诺”的猕猴桃树,1934年获得丰收,并将桃子出售,成为商业性生产的先驱。1952年开始出口到英国,后来出口到澳大利亚、北美、北欧和日本等国。开始这种出口商品桃被命名为“中国醋栗”,后改名为“基维果”。二十多年来,新西兰猕猴桃的生产和出口贸易一直稳步上升。六十年代全国的总产量为300吨,1971年增至2,000吨,1980年猛增为2.2万吨。新西兰计划到1990年时,猕猴桃的产量将达20万吨。据1981年统计,新西兰全国猕猴桃的种植面积已达5,372公顷,出口鲜果2.15万吨,加工产品4,500吨,供应了国际市场,获得了价值5,000多万新币的外汇。正因如此,新西兰人称猕猴桃林为“绿色的金库”。
猕猴桃树喜温暖湿润,要求土壤疏松而排水良好。目前新西兰有8个栽培地区,但以北岛中部的普伦提湾一带为最适宜,种植面积占全国猕猴桃总面积的70%。
远涉重洋的中华猕猴桃,在新西兰安家落户后,日益繁衍发展,这与新西兰科技人员和园艺工人不断提高栽培技术、重视品种改良是分不开的。近年来,根据植物长势和机械化需要改为较宽的行株距,改进了雄雌株配比例,并注意合理施肥。产品包装技术也从过去的双层木制盘装,改为单层,贮藏条件也不断改进,现在新鲜果实能保藏6个月以上。过去有人称猕猴桃为“丑果”,说明其貌不扬。新西兰的猕猴桃专家经过品种改良,已选出“海沃德”品种,外形美观、果大味美,也耐贮运,现已大面积发展,占总栽培面积的98%。新西兰政府对发展中华猕猴桃十分重视,协调统一生产和科研计划,每年拨出大量经费开展科研工作,改善科研技术装备,培养不少从事猕猴桃研究的人员。他们非常注重科研和生产、外贸相结合。这次,我在新西兰和有关科学家协作进行两个变种染色体等研究,引起了有关方面的兴趣。
新西兰和我国相隔万里,但两国人民交往却源远流长。近年来双方科学家相互访问,活动内容中有许多涉及到猕猴桃。我在新西兰的一年多时间里,结识了许多科技界的朋友。他们处处为我提供方便,让我参观了园艺中心、苗圃、花卉和蔬菜的生产、包装,有关公园和花卉展览等。我和他们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每当我出差或上街办事,无论在飞机上、汽车里或街道旁,许多不相识的人总是热情和我打招呼或微笑着点头致意。在我的办公桌上,随着季节的不同,经常有热心的朋友插上一束鲜花或送上一盘水果,真是花香果甜,情深谊长。当我快要离开新西兰回国的时候,大家都依依不舍。一位朋友和她母亲一起特地做了一个装有猕猴桃蜡叶标本的精致镜框,上面并排写着“中华猕猴桃和基维果”的字样,赠给我作为纪念。
我国是中华猕猴桃的故乡。《本草纲目》等古书早已记载过猕猴桃的形态、生境和利用。解放后,尤其是最近几年,有关部门组织了大量的资源调查,许多科研和生产单位在单株选优、繁殖栽培以及加工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技术试验,取得了不少成果,这说明我们的工作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如能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中华猕猴桃在我国一定会很快地发展起来。(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