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第二部分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生活的物质基础的生产 第九章 建立合理的生产结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9-14
第5版()
专栏: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常识读本(二十二)

第二部分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生活的物质基础的生产
第九章 建立合理的生产结构
建立合理的生产结构,对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生活物质基础的生产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使长期受“左”的错误指导思想影响而造成的不合理的生产结构有步骤地合理化。也要看到生产结构合理与否总是相对的,使生产结构更为合理是我们今后一直要经常考虑的事情。下面我们打算简单讲一下生产结构的概念,生产结构包括哪些内容,评价生产结构合理程度的标准,生产结构合理化的重要意义,以及在今天我国应如何建立合理的生产结构。
第一节 生产结构包括那些内容
生产结构的概念
社会主义生产是高度社会化生产。生产专业化和分工协作使它的构造十分复杂。如同自然科学要研究物质结构一样,我们研究社会主义物质资料生产的时候,也要研究它是怎样构成的。这种构成我们称为生产结构。生产结构是经济结构的一部分。在经济结构这个概念中,既包括生产力方面的结构,也包括生产关系方面的结构。生产关系方面的结构不在这一章的考察范围之内。我们也可以说,在经济结构这个概念中,既包括生产内部的结构,也包括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诸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的整个社会再生产的结构。在这一章中讲的只是生产内部结构。当然在作这种考察时不免要涉及社会再生产的其他环节,如消费结构就同生产结构有密切的关系,因为生产什么消费品,生产出多少,就决定了只能消费什么和消费多少。但是我们现在只考察生产本身的结构,而把交换、分配与消费三个环节中的结构和它们同生产的关系,放到这个读本的第三部分中去讲。生产的概念既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也包括非物质资料的生产。我们不认为第一、二、三产业的概念是严格科学的概念,因此也就不接受根据这样的划分而形成的产业结构的概念。但是如果我们把它们作为一种日常工作中的语言来接受,那么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与第三产业的概念就比较接近。如果把非物质资料生产(如劳务的生产)考虑在内,就有一个物质资料生产与非物质资料生产各占多大比重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这也是一种结构问题。《读本》这一章只考察物质资料生产本身,非物质资料生产不在考察范围之内。
生产结构中的部门结构和产品结构
生产结构应该从多方面来考察。首先是从部门和产品的角度来考察部门结构和产品结构。我们知道,物质资料生产可以分为生产资料的生产和消费资料的生产。消费资料中的主要部分是生活资料,当然也包括既非生产资料又非生活资料如武器。这种划分方法具有很大的理论与实际的意义,但是这种划分方法在统计上不容易表现出来,通常用别的划分(如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军用、民用等划分)来代替。在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等大部门中,又可以分若干比较小的部门。如在农业(这里指的是大农业)之下,可以分为狭义的农业(农作物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它们是农业这个部门之下的子部门。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把狭义的农业划分为粮食生产和经济作物生产。烟叶、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生产是狭义农业这个子部门下的子部门。我们可以用这种一层一层划分的方法画出整个物质资料生产是由一些怎样的部门构成的表式。这个结构表式加上各个部门在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中的比重(它们可以用多种统计指标——如各部门劳动的人数,各部门占用的固定资产的多少,各部门创造的国民收入的多少等来衡量),再加上各部门相互之间的关系,就形成生产结构中的部门结构的概念。
每一个部门(尽管它们的范围已经很小)生产许许多多的产品。每个部门生产的产品,还可以根据它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区分为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也可以根据它们在生产过程中占用的资金和劳力的不同,区分为资金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或技术密集型产品等;对加工产品,则可以根据其加工程度的不同,区分为粗加工产品和细(深度)加工产品;等等。它们都有一个构成比例和相互关系问题。于是在生产结构的概念中就包括产品结构。它是从部门结构引申出来的。
生产结构中的技术结构
在前一章中我们讲过,我国不但事实上同时存在现代的先进技术和古代的落后技术,而且为了适合中国今天的国情,还必须采取多种技术水平同时并举的方针:手工操作、半机械化、机械化、自动化。落后技术、中间技术、先进技术都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同时存在。多种技术水平及它们的比重和彼此间的结合,就是生产结构中的技术结构。
生产结构中的规模结构
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属于什么部门,生产什么产品,采用什么技术,对其规模的大小有很大影响。即使属于同一个部门,生产同样的产品,采用相同的技术,由于客观条件和主观决策不同,生产单位的规模仍可以有大小区别。这里所说的规模,指的就是劳动力、劳动手段、劳动对象以至于产品的集中程度。因此规模的大小就可以根据拥有多少职工,拥有多少台机器,使用多少能源,加工多少原材料,具有多大的生产力,占地多少(这对农业生产单位就更重要),生产出多少产品等等来划分等级。其中若干等级属于大型的,若干等级属于中型的,若干等级属于小型的。这是用实物来衡量规模的大小。当然也可以用钱的多少来划分,比如用固定资产原值及总产值或净产值等来划分大、中、小型。区分生产规模大小的方法是很多的,在实际进行这种区分时,要看哪几种划分方法更能说明问题或者更为方便。例如,区分规模大小的标准,水库用可能蓄水的体积有多少立方米,或者用水库水面有多少亩面积;发电站用装机容量多少万千瓦;炼钢厂用年产钢多少万吨;机械加工工厂用年生产能力……。不同规模的生产单位所占的比重和这些单位间的相互关系,就是生产结构中的规模结构。
生产结构中的地区结构
在生产结构中还有地区结构。即生产在各个地区的分布。我国地区结构可以从东南部地区与西北部地区,汉族居住地区和少数民族居住地区,沿海地区与内地地区,内地地区与边远地区(这几种方法有一致的地方又有区别)来考察,可以从城市与乡村来考察,也可以从各行政区域来考察。在地区结构中应该计量的主要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有工业产值和农业产值,有全地区的工农业总产值或纯产值,有分行业的生产能力,有拥有分行业的固定资产原值和现值;有全地区总的工业固定资产原值和现值,等等。
本章执笔:张卓元
(原载《经济学周报》1982年第29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