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为了相互信任和了解——世界著名小提琴家梅纽因访华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9-14
第6版()
专栏:

为了相互信任和了解
——世界著名小提琴家梅纽因访华侧记
陈封雄 李家德
耶胡迪·梅纽因的小提琴演奏技艺在全世界是无与伦比的。一家美国航空公司曾经在报纸上刊登过一幅广告,写着:“乘坐本公司的飞机,犹如听梅纽因演奏一样,给你愉快,舒适,美……”
差不多三年前,梅纽因曾来中国讲学,并以他的琴声给成千上万的中国音乐爱好者以美的享受。现在他率领50多名得意门生,再度来中国,通过音乐和中国人民建立更深更广的友谊。他说:“我这次来不是为我自己演出。”他要向中国人民介绍他的学生们的成绩。
梅纽因开办了两所音乐学校,一所是在英国萨里的耶胡迪·梅纽因学校;另一所是在瑞士的克希塔德的国际梅纽因音乐学院。梅纽因1979年来华时,受中国政府的委托,亲自挑选了4名有音乐前途的中国学生(最大的24岁,最小的9岁),分在这两所学校深造。他们都是学小提琴的,所以经常受到梅纽因的亲自传授。
这4名中国小提琴家在国外学习了两年半,梅纽因特别把他们带回他们的祖国汇报成绩。他们和他们的同学先在上海演出了4场,从11日起又在北京连续演出3场。在北京首场演出时,18岁的张乐怡、12岁的吕思清和27岁的贾红光,分别独奏了莫札特、圣—桑和勃拉姆斯的作品,由中央乐团伴奏。13岁的金力则在第二天演奏了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61号。他们和他们的外国同学们的演奏使听众们沉浸在音乐的梦一般的境界之中。难能可贵的是这些青少年音乐家已能在不同程度上借琴弦表达出原作曲家的思想和感情,并初步显示了各自的风格。年纪较大的贾红光对人说:“我们如果不能通过音乐来表达感情,我们即或能掌握很好的技巧,那也不过是音乐机器而已。”
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在欢迎梅纽因和他的学生们时说:“我们把学生送到欧洲去,并不只是为了学技巧。我们希望他们能对欧洲文化有更深的了解,然后将欧洲文化和我们自己的古代遗产结合起来。”
梅纽因很同意吕骥的观点,他说:“他们到我们那里是去理解我们的心,我们来也为的是理解你们的心。”他还说:“我们通过音乐和我的同行们找到了真正的信任,真正的亲切和真正的温暖。这就使生活有意义。”梅纽因向来认为音乐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不受国界的限制。这次他抽暇听了中国音乐家为他演奏琵琶、二胡、笙和箜篌,认为中国乐器所表达的感情非常美。
13日下午,中央音乐学院举行了一个简短而隆重的仪式,由院长赵沨正式聘请梅纽因为该校名誉教授,并赠送纪念品以表示对他的尊敬和感谢他为中国培养音乐人才。
今年66岁的梅纽因从5岁开始学习小提琴,7岁就登台在旧金山交响乐队伴奏下表演独奏,10岁时曾随纽约交响乐团表演独奏。他11岁在德国柏林举行音乐会时,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是听众之一。梅纽因演奏完毕,爱因斯坦兴奋得跑到后台向他祝贺说:“你使我感到此曲只应天上有。”
由于梅纽因是从幼年苦学而逐渐成为驰名世界的小提琴演奏大师的,所以他在晚年很关心世界范围内的小提琴艺术的发展。他以自己的经验,深知必须从培养具有音乐才华的青少年着手。他的努力已经有了巨大的成果,更重要的成果还是他的音乐使各国人民建立了更广泛的信任与友谊。(附图片)
国际梅纽因音乐学院音乐指导阿尔伯托·利西(左一)和中国学生贾红光(右四)、张乐怡(右一)同台演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