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难处见精神——十二大代表陈强、王好为谈精神文明和电影创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9-15
第2版()
专栏:

难处见精神
——十二大代表陈强、王好为谈精神文明和电影创作
本报记者 胡思升
一下午的交谈,电影演员陈强和女导演王好为不时吐露出“难”字:任务艰难,创作繁难,条件困难……。文艺创作,包括电影创作,要说轻而易举,既不符合实情,也不会出现好作品。“难处见精神”,这才需要我们的文艺家们知难而进,在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任务面前献出自己的全部才能。
王好为和陈强是从紧张拍摄故事片《夕照街》(苏叔阳编剧)的创作现场来出席十二大的。这是他们第四次合作了。在这部新片中,陈强饰一位退休的老厨师,教育他的有点小毛病的儿子(待业青年)组织生产联社,不吃闲饭,自谋职业。王好为同志说:“影片通过北京某拆迁区一条胡同几户居民中各种职业、思想认识不一致的人们,怎样克服种种困难,努力把生活推向前进,表现了新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歌颂他们之间的高尚情操。”
这两位电影家说: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个文化艺术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在各自的岗位上拿出有战斗力、有说服力、有吸引力的作品来。《夕照街》的水平如何,有待人们去评说。王好为和陈强在这部带有喜剧色彩的剧中,通过富有生活气息的22个角色,采用散文的结构,企图使观众在笑声和思索中,得到娱乐的享受,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陈强今年六十四岁。他从延安鲁艺到东北解放区,1947年参加拍摄了我党最早期的故事片之一《留下他打老蒋》,以后一直在电影创作的第一线。王好为今年四十二岁,是解放后培养出来的导演,近几年来导演了《瞧这一家子》、《潜网》等影片。陈强和王好为都认为在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面,电影是最大众化,最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手段,应该大力发展,同时也谈到当前有待克服的倾向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不要绕开现实生活中的矛盾走”,陈强善于逗人发笑的脸容变得严肃起来,“文艺工作者应该有职业责任感,要敢于接触现实。现在写历史题材的越来越多,不是说不可以拍,而是说不应借此不去接触现实,怕担风险。这是个严重的问题。”
陈强提出一个观点:“我们这个社会主义社会,从旧社会脱胎出来不久,封建的、资本主义的思想大量存在,这是客观事实。我们文艺工作者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和形式,去揭露、克服这些落后的思想和行为,鼓动和发扬新的思想和风尚。不能认为一提出这些错误、落后的东西就是给社会主义抹黑。”王好为补充说:“文艺或者电影的特殊规律就是要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使观众相信主人公是真实的,才能征服人心。”
王好为导演的《潜网》引起了社会上的争论,褒贬都有。她说:“有争论是好事,各种意见都应该听取。我原来的意图是想通过青年男女恋爱、婚嫁的悲欢,批判封建的门第观念、家长对儿女婚姻的不正当干预和青年男女的轻率行为。”她举了一个例子:我们在医院拍摄抢救主人公的镜头时,突然,一对服毒的男女被送到医院。因为母亲不同意这门婚事,使得女儿铤而轻生。我们停下拍摄,医生投入抢救,“假戏真做”了。
王好为说:“深入生活,不割断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认识我们的时代,表现这个时代。现在有些影片所以有概念化和观众不满的虚假现象,就因为不是从生活中来的。深入生活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如何分析生活,对电影创作人员来说,有一个思想水平的问题。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才能正确地观察、分析生活。新党章对党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从事影响亿万人民的电影创作的党员,要求就更高了。我自己一对照就发现有很大的差距。”
他们也谈到一些创作中的困难和实际问题。他们呼吁中宣部、文化部等有关领导部门采取措施,解决目前拍摄电视片和故事影片中重复生产的浪费现象。“我们本来资金不足、设备器材不够,优秀的创作人员也不是很多,可是同一部片子,你上我也上,为什么不能协调一下,避免撞车,生产更多的片子呢?”她举例说,影片《金鹿》和电视片《1001票》,《明姑娘》(影片)和《明姑娘》(电视片),《情天恨海》和《何日彩云归》,《钟声》和《乔厂长上任记》,《赤橙黄绿青蓝紫》和《赤橙黄绿青蓝紫》,两个《许茂和他的女儿》和《葫芦坝的故事》等等,都是重复的。
近几年来,影片摄制组出外拍戏,普遍遇到有关部门和场地收费过高的问题。《潜网》摄制组到一个体育馆拍一晚夜景,制片厂自己出动发电车照明,结果被索价1,000元。前天,《夕照街》摄制组借用一辆洒水车,行程100米,一车水没用完,付款70元。连请人维持拍摄现场的秩序,都涨价了。《知音》摄制组到承德拍外景,放了一串鞭炮,要收环境污染费,使人啼笑皆非。他们认为,收取一定费用,是应该的,但是,这种乱要钱、索高价的风气值得注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