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从工人中成长起来的女省长——记新当选的中央候补委员陈素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9-15
第2版()
专栏:

从工人中成长起来的女省长
——记新当选的中央候补委员陈素芝
新华社记者 于有海
党的十二大选出的中央委员会里,有一位五十一岁的女候补委员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她就是中共辽宁省委常委、辽宁省副省长陈素芝。
熟悉她的同志说:“代表大会把这位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的女干部选进中央委员会,真是有眼力啊!”
陈素芝却说:“我从小当工人,做梦也没想到能被选上中央候补委员。自己的那点本事,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还差得远呢!”
其实,很早以前,当陈素芝还在沈阳五三工厂负责一方面工作的时候,她的思想品质和工作能力就为厂内的职工所敬重,在社会上受到了好评。“文化大革命”中,她被当作“修正主义分子”、“黑干将”打倒了五年。1971年恢复工作后,国家派她到中东一个条件很差的国家去援建工厂,并担任专家组的副组长。这个受援国的平均气温40度左右,天气酷热,吃住条件都比较差,专家组又是由20多个单位的人员组成的,加上当时国内局面动荡、混乱,使援建工作困难很大。后来,一部分同志回国,她接任了专家组组长,担子更加繁重了。在这样的环境里,陈素芝和党支部的同志把专家组全体人员团结起来,克服种种艰难,推动工程进展。
我国援建的这个工厂,合同规定三年半到四年完工,但是经过陈素芝和专家组全体人员的努力,只用了三年多一点的时间就完成了,与其它国家在当地援建的项目相比,速度快、质量好,为祖国赢得了信誉。因此,尽管那时国内工厂里还有一些“造反派”对陈素芝恶语中伤,可是大使馆和外经部、五机部等方面却对她给予了好评,专家组也受到外国朋友的赞扬,称颂“中国专家是好样的”。
陈素芝出生在沈阳市一个贫苦的家庭,1948年进五三工厂当工人,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她从一个普通的工人逐渐担任起工段长、厂党委宣传部长、政治部副主任、援外专家组组长、厂党委副书记兼厂长等领导工作,这些锻炼使她逐步成长为一个能够担负更高职务的负责干部。她的进步是由于党的培养和群众的支持,也是同她自己的艰苦努力分不开的。陈素芝进工厂以前只上过小学四年级,五十年代初她上过工人政治大学,后来又每周挤出业余时间上夜校,到中国人民大学函授班听辅导课,还去辽宁大学学了两年经济管理,终于达到了相当于大专毕业生的文化水平。
陈素芝1978年4月担任厂党委副书记兼厂长后,我们国家国民经济调整就开始了。五三工厂这个重工业企业生产任务严重不足,上级下达的计划逐年减少。在新的困难面前,她和厂里的其他领导同志一起,带领全厂职工积极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的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把完成国家计划同开展市场调节结合起来,积极进行社会调查,广开生产门路,创造出一套有效的好经验,1979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先进企业。
今年3月,陈素芝当选为辽宁省副省长,负责工业方面的工作。她走上新的领导岗位后,虚心向老同志学习,把主要精力用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上。几个月来,她先后走访了4个城市、一个专区的30多个企业,同基层干部和工人座谈讨论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经济效益问题。她的这种虚心学习的精神,对于提高她的领导水平起了很好的作用。
在党的十二大的分组讨论会上,陈素芝的发言显示出这位从工人中成长起来的女省长,如今眼界更加开阔了,思想更成熟了,她已开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打更大的算盘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