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阿富汗难民营掠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9-15
第6版()
专栏:

阿富汗难民营掠影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蒋志强
最近,记者随同联合国难民总署的官员访问了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奎塔附近的穆罕默德海尔阿富汗难民营。
穆罕默德海尔难民营位于奎塔以西100公里处,距阿富汗坎大哈省只有30多公里。一眼望去,用干打垒建成的黄土房绵延十几公里,散落在俾路支省的五柱山脚下。
这个难民营共有4万多名阿富汗难民,他们大多是从邻近的坎大哈省逃来的。在奎塔地区难民署官员的陪同下,我们首先参观了一个小型地毯编织场,只见几十个孩子在一排排织毯机旁认真熟练地编织地毯。这个小织毯工场有30架织毯机,60名孩子,最大的十六岁,最小的才十二岁,每人每月可领取100卢比的工资(6卢比约等于1元人民币)。这些十几岁的孩子,有的是由于苏联侵略军狂轰滥炸而失去双亲的孤儿,现在不得不流落此地,过着飘泊不定的生活。许多孤儿怀着对苏联侵略者的深仇大恨,准备拿起武器,回国参加反抗苏联侵略者的伟大斗争。
奎塔地区,地处高原,夏季炎热干燥,严重缺水,难民们的饮水问题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俾星附近的萨拉南难民营,地下水质差,难民们要到镇上去提水。现在,难民机构准备从6公里外的俾星安装一条引水管。穆罕默德海尔难民营前几年打了一口深水井,水质好,井边安装了水龙头。在不远处,另一口深水井已经出水,不久也将竣工。这样,周围4万多难民的用水问题可以得到基本解决。
在难民阿卜杜拉·瓦克尔家中,30多岁的瓦克尔对我说,现在他们除了缺少冬季取暖的燃料外,生活上没什么困难。他感谢巴基斯坦和其他友好国家给予阿富汗人民的人道主义援助,但是他说,我们的祖国在山那边,总有一天我们会把俄国人赶走。他还说,过几天他将返回阿富汗参加抗苏斗争。接着他的年迈的父亲愤怒地控诉了苏联侵略者在阿富汗犯下的滔天罪行。他说:他们是坎大哈地区的农民,战争前在家乡安居乐业。自从野蛮的俄国人来了以后,大肆轰炸,许多村民被炸死或炸伤,房屋倒塌。庄稼被毁,整个村子成了一片焦土。他们不得不携家带口翻山越岭到巴基斯坦避难。途中还有些体弱的老人和孩子由于疾病和饥饿悲惨地死去。最后,这位老人提高了嗓音说:“尽管我们在这儿避难,但是,我们的孩子还在国内坚持圣战。俄国人欠下的血债一定要用血来还。”
在穆罕默德海尔难民营,记者还参观了一所难民小学,一个医疗站和一个尚未建成的兽医站和职业训练学校。小学的文具课本是巴基斯坦政府提供的。难民营三个医疗站的2名大夫也是巴基斯坦政府以每月4,500卢比的高薪聘请来的。
奎塔地区有44个大小不等的难民营。由于苏联在阿富汗不断地进行轰炸、扫荡,难民仍在大量地涌入巴基斯坦。据奎塔地区难民署的报告,截止今年7月底,奎塔地区的难民总数已从原来的50多万增至60万。许多尚未得到安置的难民,在路旁或空旷地用破布和芦席搭起一个个小窝棚。孩子们衣不遮体,妇女们衣衫褴褛,过着悲惨的生活。在记者采访期间,奎塔地区连降了几场暴雨,山洪从光秃秃的山上汹涌而下,有数10名阿富汗难民和游牧民被淹死。巴基斯坦和其他同情阿富汗人民的国家以及国际组织给予了大量的援助,但是要使阿富汗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以便难民们尽快地安全返回家园,唯一的途径是严格执行联大通过的有关决议,苏联军队立即无条件地全部撤出阿富汗,让阿富汗人民自己决定自己国家的命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