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今日沙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9-15
第7版()
专栏:扎伊尔通讯

今日沙巴
本报记者 李红
扎伊尔以矿产资源丰富而闻名于世,沙巴的矿产资源又居扎伊尔之冠。
沙巴省的面积和法国差不多,矿产集中在与赞比亚的著名“铜带”相连的长达300多公里的矿脉带上,沙巴省会卢本巴希就座落在这个矿脉带上。
卢本巴希(过去称伊丽莎白维尔)在1909年还是一片荒原。由于矿业的迅速发展,它今天已是扎伊尔的第二大城市,人口逾70万。市内有现代化的商业区,林荫大道旁是花园式的别墅,从赞比亚来的铁路穿过工业区。矿业总公司冶炼厂150米高的烟囱,和堆得象山丘一样的矿渣,给这个城市打上了它的印记。整个城市都是因矿业的发展而发展、而生存的。
沙巴的主要矿产品是铜。“沙巴”的意思就是“铜”,人们又称卢本巴希为“铜都”。沙巴很早就开始土法炼铜。在沙巴省发掘的公元八世纪或者九世纪的两座古墓内就有不少铜器,其中有一种用作货币的斜十字形小铜锭。当地人民至今还欢度“食铜节”。相传过去在收过庄稼之后,村民们便靠炼铜为生。炼铜之前先祭祀山神,然后把开采的矿石放在小窑内加上木炭冶炼,最后铸成铜锭,小的作为祛邪护身符,大的作为货币流通。大规模的现代化开采则是本世纪的事。在殖民时期,比利时的上加丹加矿业联合公司垄断了沙巴省的矿业开采。扎伊尔独立后于1967年宣布将这个公司收归国有,改为扎伊尔矿业总公司,从而控制了矿业生产这一经济命脉。
扎伊尔矿业总公司除了有一套完整的管理生产系统外,也还有一套完整的职工福利设施系统,如医院、学校、住宅,也有旅馆、商店、农场。职工看病、住房,孩子上学都是免费的。在市场上买6公斤玉米需137个扎伊尔(扎伊尔货币),职工在公司的商店里只需13个扎伊尔。
在矿业总公司负责人的热情安排下,记者访问了科卢韦齐。那里是一个矿产非常丰富的盆地,科卢韦齐在1938年才发展起来,今天有8万居民。矿业总公司矿产品的80%是在这个地区冶炼的。由于储量多、矿石品位高,8个矿区中,7个都是现代化的露天开采。例如穆索诺伊露天矿从1942年开始开采,现在是3公里长、1公里宽、130米深的盆地,象一个梯形的玫瑰色的古罗马大剧场,十分壮观。这里钻孔机震耳欲聋,巨大的抓斗一下可铲11立方米矿石。拉100吨矿石的卡车已属“小型”,现在使用的是一次拉150吨矿石的卡车。在地下开采的卡莫托矿,井下隧道纵横,象四通八达的街道,里边有工具修理站、加油站、小电站、矿石粉碎站等等。这个井矿脉层厚15米、长1,100米,宽1,500米,可开采三十一年。从矿石中可提炼出铜、钴、镉、银等贵重金属和战略物资。
现在,扎伊尔铜的蕴藏量在5,200万吨以上,占世界第四位,年产铜约40多万吨至50万吨,居世界第七位,年产钴1.4万多吨,供应世界需求的60%,产量居世界第一。铀的产量一度居世界首位。这些都产于沙巴。此外,还有金、锌、锗、钽、锡等矿产品。扎伊尔外汇收入的80%都来自沙巴省的矿产品。沙巴省可说是扎伊尔的经济心脏地区。
沙巴一直为世界列强所垂涎。超级大国雇佣军一次又一次地入侵沙巴,以致战乱不已。这几年来,由于西方经济衰退使沙巴的经济受到严重打击。扎伊尔虽收回矿产开采权,但仍是原料出口国,国际经济一有风吹草动,它便首当其冲。例如铜价1981年就比1980年下降10%,扎伊尔的铜出口虽有增加,收入却减少了。钴的价格下降幅度更大,1981年比1980年下降31%,出口数量也只有1980年的一半。1981年底,扎伊尔不得不减少钴生产的40%。
但扎伊尔人民下决心克服困难。沙巴省省长曼顿古对记者说:“扎伊尔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一样,虽面临不少问题,但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力更生,解决问题。”(附图片)
扎伊尔沙巴省电解铜厂的一角。 李红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