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巴基斯坦成为小麦出口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9-16
第7版()
专栏:在第三世界

巴基斯坦成为小麦出口国
陈谋华
不久前,巴基斯坦一列装饰得五彩缤纷的货车,从旁遮普省向西驶向伊朗国境。列车共有60个车皮,载着1,300多吨小麦。这是巴基斯坦与伊朗签订第一个出口5万吨小麦合同的一部分。这次出口的小麦数量虽然不多,但是对三十年来一直依靠进口小麦过日子的巴基斯坦来说,却是一个惊人的变化。
从1952年开始,巴基斯坦几乎年年进口小麦。据统计,每年平均进口小麦多达100万吨。1977—1978年度,小麦歉收,第二年不得不进口224万吨小麦,耗费了35亿卢比的外汇,给国家的财政造成沉重的负担。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巴基斯坦政府从1978年起,在全国开展了一场持续的“多种小麦运动”。当年10月,齐亚·哈克总统发表文告赞助这一行动。文告说,进口小麦对国家无疑“是个沉重的负担”。他号召全国人民争取尽快实现粮食自给。
各省还根据地区的特点,制定各种措施,推动“多种小麦运动”的发展。例如,信德省农业部设立了96个镀金和镀银的奖章和120份奖状,颁发给各地区涌现出来的小麦高产的农户。
由于全国协力配合,加上风调雨顺,连续4年的小麦生产形势喜人。1978—1979年度的小麦产量比上一年度增产18.91%,达到994万吨。第二年,总产量又达到1,087万吨,实现了小麦自给。从这一年起就停止了小麦进口。1980—1981年度产量继续上升,达到1,147.5万吨。全国的消费总量为1,000万吨,做到了自给有余。1981—1982年度播种时遇到旱情,收割时又逢雨淋,但据粮食农业部的专家估计,产量肯定不会低于1,100万吨。
巴基斯坦小麦生产取得这一成就,跟政府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政策和充分利用科学种田是分不开的。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麦种普遍不佳的情况,1978年从世界各主要小麦生产国引进12种高产良种加以培育。此后,使用改良种子的数量便逐年增加。
另外,农业部门根据不同的气候、土壤和病虫害的分布情况,将全国划分成12个生态区,由国家投资在这些地区分批地建立农业科研机关和作物适应性研究场,进行作物的栽培试验和训练指导生产的技术人员,以便向农民提供耕作技术的咨询性意见。
重视农业机械和灌溉设施的发展,也是近四年小麦丰收的一个原因。国家大规模地进行灌溉渠道的修建与资助农民修建管井。
目前巴基斯坦80%的耕地已经实现了自流灌溉或用管井灌溉,为了资助农民购买拖拉机、脱粒机、种子、化肥和打井等,国家通过银行向农民进行大笔贷款。(附图片)
巴基斯坦农民在收刈小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