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劳务的国际输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9-17
第7版()
专栏:

劳务的国际输出
刘兆祥
据世界银行统计,七十年代后期全世界大约共有2,000万临时国际迁移工人,其中1,200万来自发展中国家。这些工人大致分布如下:在美国约600万(其中多数为墨西哥人),在西欧约500万,在中东盛产石油的国家和地区约400万,其他的临时工人迁移地主要是南非和西非矿区等。六十年代初,在西欧的临时迁移工人只有200万,七十年代初期增加到600万,他们来自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土耳其、南斯拉夫等国。1974年的资本主义危机严重地打击了整个资本主义经济,而科威特、阿曼、卡特尔、巴林、阿联酋等中东产油国则拥有巨额石油美元,国内百业待举,因而流向这些国家的临时迁移工人人数也随之迅速增加。
劳务临时迁移对输出国和接受国都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果。对劳务输出国来讲,首先可以增加外汇收入。1980年发展中国家从向国外输送劳力净得175亿美元的外汇收入,其中南亚30多亿美元,中东和北非地区50多亿美元,南欧地区近70亿美元。南亚、北非以及中东地区国家(不包括资本剩余国家)的临时迁移工人的外汇收入,相当于这些国家商品出口额的五分之一。其次,可以部分解决本国就业问题。菲律宾1981年有24万人到国外做合同工,这表明去年菲律宾每五个新的就业者中就有一个是在国外。据报道,泰国决定向国外增派劳工,以解决国内失业问题。他们大都到中东国家。当然,对劳务输出国来讲,输出大量的青壮年工人,尤其是知识分子,造成人才外流,这个问题也正日益引起劳务输出国的广泛注意。
劳务输入国也可因进口劳力而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它不但可以解决劳动力短缺,特别是本国人不大愿意干的工种的劳动力的短缺问题,而且还可以节约大量的培养费用。据报道,从1953年到1973年西德要培养相当于外籍工人数量的工人,需要花费330亿美元,而同期外籍工人汇出的款额仅为88亿美元。仅此一项西德方面就节约了242亿美元的培养费。同时,劳务输入国还可以从迁移工人身上获得利润。
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人口的停止增长以至不断下降,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迅速增长是劳务国际迁移的原因之一。现在,西欧一些国家人口死亡率已超过出生率,总人口在减少,人口迅速老化,这种人口趋势将会造成劳力大量短缺。而发展中国家人口目前正处在持续膨胀时期,相对来说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缺少劳动力的发达国家吸收发展中国家剩余劳动力,这个趋势看来不会改变。
发展中国家由于长期遭受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剥削和压迫,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增长速度缓慢。它们人口的过速增长,在教育、就业、粮食、能源、卫生保健等方面遇到了很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中国家的劳务会继续流向发达国家。
有大量石油资本的国家,如中东和波斯湾产油国,大规模地进行经济建设,不仅需要大量的熟练工人,而且也需要大量的非熟练工人。所以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巨额劳务会继续流向这些国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