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发展小商品生产的几个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9-18
第4版()
专栏:

发展小商品生产的几个问题
轻工业部副部长 季龙
赵紫阳总理在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十条方针,强调“把消费品工业的发展放到重要地位”,同时指出:“在增产社会需要的高中档商品的同时,切不可忽视人民群众需要的……小商品的生产”。
建国以来,小商品生产几起几伏,有经验,有教训。我们要总结历史上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充分认识小商品生产的地位和作用。
一、小商品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人所需,户户要用,衣食住行,缺了不可。搞好小商品生产和供应,人民群众就高兴、满意。如果抓得不紧,小商品断档脱销,给城乡人民生活带来不便,群众就有意见。小商品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小商品的生产必须抓紧抓好。
二、不少小商品又是大宗的出口产品,可以为国家创外汇。据统计,生产小商品占比重较大的二轻工业,1981年出口换汇达36.59亿美元,占轻工业部系统换汇总额的73.7%,占外贸出口总额的17.5%。不少小商品的出口换汇率较高,如抽纱刺绣、金属工艺品、皮毛制品等,比出口其他产品要合算得多。
三、生产小商品的企业,点多面广,经营灵活,绝大部分是集体所有制,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特点,只要国家稍加扶持,生产就能很快上去。1981年,二轻工业为国家提供的利润和税金占轻工业部系统税利总额的22.17%,相当于当年贷款和投资额的5.7倍。上海市的两个拉链厂,1970年至1980年国家共投资320万元,而在此期间,这两个拉链厂向国家提供的税利达2.38亿元。可见产品虽小,贡献很大。
四、发展小商品生产是安排劳动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小商品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容纳劳动力较多,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小商品生产大部分是手工劳动,既节省能源,又能组织厂外加工,发展城乡副业生产。如抽纱刺绣、竹棕藤草制品、烟花炮竹三个行业,厂内职工为20万人,而厂外加工人员达530万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贯彻执行国民经济调整方针,放宽经济政策,不少地区小商品生产和供应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目前有很多地区由于小商品生产和经营存在重重困难和问题,生产下降,品种减少,出现供应紧张和脱销断档的情况。
许多小商品产量下降,品种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许多地方的经验表明,要保证小商品生产的持续发展,必须对小商品实行保护和扶持的方针,研究和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并且要有合理的考核办法,不能单纯从产值、利润上看,要从社会效益上考核;不能单纯从微观上考虑问题,还要从宏观上考核经济效益。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加强管理,巩固和扩大小商品阵地
由于小商品产值低,利润少,很容易出现重大轻小,以大挤小的倾向,如果安排不好,就会被丢掉。因此,要通过加强管理,充分发挥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的作用,进行必要的行政干预,保证小商品的生产和供应。小商品花色品种繁多,所需原材料极其复杂,市场供求变化很大,生产、供应的时间性和地域性一般很强,它的计划不能和大商品一样,实行指令性计划的产品是极个别的,一部分产品要运用经济杠杆,实现其指导性计划。而多数产品则要通过市场的供求关系灵活地自行安排生产和平衡。对于小商品,应当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三种办法:第一、直接计划。纳入这种计划的主要是那些同人民生活关系很密切的产品、全国调拨产品、大宗出口产品等,应当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分别纳入中央和地方各级计划。有些关系国计民生的比较重要的产品要列入部管计划,有的还应当列入国家计划,但这只是极少数,大多数应当纳入地方的计划,进行合理安排。第二、间接计划。列入这部分计划的主要是地产地销产品和商业带料加工的产品。每年由工业和商业部门共同安排,定期衔接产销计划。第三、市场调节。对于那些社会需要经营分散的产品,可以由企业根据市场供求情况,灵活安排生产。
在加强管理,巩固和扩大小商品阵地的工作中,许多地方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广州、苏州的做法:一是正确处理高、精、尖与低、粗、小的关系,做到“抓新不丢老”,“抓大不丢小”。二是对企业的生产方向严格把关,对纳入计划的产品,规定企业不准随意转产。三是在产品更新换代时,要安排好老产品的生产,保证市场供应不中断。四是编制小商品目录,定期按目录检查,做到心中有数。这两市的经验值得各地借鉴。
 小商品生产所需要的物资要有正常渠道
今年国务院批转的国家经委、国家计委关于抓好小商品生产和供应的意见中规定,小商品所需统配物资,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应分别纳入各级物资分配计划,保证供应。指标分给主管生产部门掌握,实物由物资部门就地就近组织供应,也可以直供到厂,减少中间环节,任何单位不得挤占挪用。这些规定有关部门应认真执行。传统名牌产品所需要的原材料,应当定点优先供应,全国性销售和出口量大的产品,实行专项安排,保证供应。例如工艺美术品、体育用品、民族特需用品等,就应采取这种办法。有些市场紧缺、需要增产的小商品,也可以根据需要,专项安排增产所需的原材料。小商品生产所需要的三类物资和辅助材料,种类很多,数量很大,除了商业部门组织供应以外,生产主管部门和企业,可以到原料产地直接采购三类物资和进入集市贸易的二类物资;可以用自销产品换原料,也可以在地区、部门之间进行物资调剂。
要把小商品的生产和经营搞活
发展小商品生产,要充分发挥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的骨干作用,同时可以发展一些新的集体企业充实小商品生产队伍,还可以发展一批个体手工业,发挥它的拾遗补缺的作用。生产小商品的企业规模一般不宜过大,行业不宜混杂,应当保持和发扬小而灵活、适应性强的特点,有的可以集中生产,有的可以分散生产。要改变小商品大流转的做法,提倡产销直接见面,前店后厂,厂店挂钩,工业部门和企业要继续搞好小商品自销,恢复和建立小商品批发市场。
 发挥价格、信贷和税收等经济杠杆作 用,积极支持小商品的生产和经营
小商品的价格不能搞得过死,应当逐步放开。所谓放开,就是在有利于搞活小商品的生产和流通,保证市场物价基本稳定的原则下,实行比较灵活的价格,允许部分小商品的价格随行就市,进行市场调节,以促进小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市场供应的改善。许多生产小商品的企业,厂房简陋,设备陈旧,劳动条件很差,对这些企业所需要的设备更新、技术改造资金,储备原材料资金以及工商季节性销售的合理库存资金,可酌情享受银行低息贷款。工业企业生产小商品按规定纳税有困难的,可由企业提出申请,经财税部门审核批准,给予减税或免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