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爱国家爱集体关心他人 带动更多农户富裕起来 江西一批劳动致富的农户成为建设“两个文明”的带头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9-19
第2版()
专栏:

爱国家爱集体关心他人 带动更多农户富裕起来
江西一批劳动致富的农户成为建设“两个文明”的带头人
据新华社南昌电 新华社记者刘光辉、马钟明报道:记者在江西省农村采访时经常听到基层干部议论这样一个问题:旧社会说“为富不仁”,“四人帮”断定“富了变修”,而今天,在党的政策引导下,勤劳致富的农户却不是这样。他们不忘国家和集体,乐于助人,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带头人。大家盛赞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出现的令人感动的新事。
农村落实党的各项政策,特别是实行以“双包”为主要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后,一部分农户最早冲破“左”的思想束缚,走上劳动致富的道路;在党的教育下,他们懂得党号召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为了带动全体农民共同富裕。因此,他们总是富不忘助穷。在井冈山下被誉为“致富队长”的李新桂,是安福县横龙公社东谷大队第十二生产队队长。去年他一家承包的稻田平均每亩增产400斤,加上多种经营的收入,全家7口人,平均每人收入超过千元,成为全队收入最高的户。今年李新桂向全队社员介绍自己致富的经验,并积极组织社员开展多种经营,使全队各户都五业兴旺起来。全省农村各地都有象李新桂这样的户。南丰县三溪公社养兔能手胡火红,看到许多乡邻羡慕她的兔种,她宁肯自己减少收入,专门留下50多只母兔不剪毛,以繁殖小兔,供给周围的社员。
先富起来的农户靠自己的双手劳动致富,得来不易,可是,当群众遇到危难的时候,他们中的不少人挺身而出,热情帮助。临川县华溪公社邹阳大队社员王发财,这几年他全家务农又做工,积攒起3万多元的家产。今年夏季附近的抚河决口,当村里的旧房被毁时,他赶紧把逃出来的乡亲们接到自己新房的楼上。他知道新房也难保住,又拿出木料扎排把乡亲们运往安全地带。王发财的老伴和儿媳一再求他把家里的东西运出去,他的回答只是一句话:“救乡亲们要紧,只能运人,不准装东西!”这样,王发财三进三出自己的家门,救出了60多个老人、妇女和孩子,而他的房子和全部家产,却被洪水席卷而去。水退之后,乡亲们看到王发财连身上的短衣短裤都是别人送的,感动得热泪盈眶。
实行包干到户责任制以后,对完成合同后剩下的农副产品如何处理,牵涉到农户的经济利益。许多富裕户说:权在自己,心在国家。分宜县凤阳公社琴山下生产队养猪专业户李金莲和她的丈夫,承包养猪100多头,出栏肥猪全部照牌价卖给国家,去年一年就卖了一万多斤猪肉。宜丰县社员罗自中向国家交售45,000斤余粮之后,在自己大门上贴出一副喜联:上联是“党有富民政策”,下联是“我有爱国之心”,横联是“社会主义好”。村里社员看了都称赞说:对联写得好,说出了我们农民的心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